阳关城外,一队兵马列阵等候。
为首一将,乃是别部校尉孙贲,孙贲驻守阳关,整顿兵马已有几日了。
听说孙策已经向阳关赶来,正要去阳城,孙贲带人赶来了城外。
远处,一骑快马正在奔来,离老远便可以看到是孙策,孙贲在马上等候片刻,等对方近了,孙贲才勒马而出,大笑着:“孙策,你小子终于回来了。”
当初还没有到阳关,孙策便悄悄离了队伍,就是孙贲,也不清楚孙策的去向,如今孙策回来,孙贲心里虽然有那么一丝当初不告而别时的不满,但更多的,却是重逢后的喜悦。
鲁阳一把大火,孙策的确没有食言,孙贲已经是别部校尉,部下有三千人,如果能再立功,兴许麾下还可以更多。
孙策离着老远便抱起拳,很客套的笑着:“孙贲哥哥,别来无恙。”
孙策勒停马,与孙贲相距五步远,此刻见孙贲换上了新的轻甲,倒是威风的很,孙策赞许的笑了笑:“不错嘛。”
孙策又打趣道:“我听说,阳关复命那日,父亲许了你别部校尉一职,感觉可好?”
“那当然。”孙贲得意的笑了。
不过孙贲又立马拉下脸,一脸扫兴的叹道:“我这阳关,如今算不得战区,黄祖的兵马还隔着很远,倒是程野那小子,北上剿匪,立了大功。”
“看来孙贲哥哥很羡慕程野呀。”
“羡慕谈不上,只是听说袁术一败再败,黄祖这个匹夫侵我颍川土地,我这双手早就痒痒了,可一直没有出征的命令,我能不急吗!”孙贲一脸无奈的摆摆手:“再说,我如今镇守阳关,即便主公出兵父城,与荆州军一战,我还是担心,点将时可能会没有我的名字!”
孙贲垂头叹气,就好像,这一切已成定局似的。
孙策哈哈大笑了一声。
孙策再拉拢郭嘉成功后,脑子里便把郭嘉的事情抛在一边,想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击溃刘表后,还能全身而退。
孙策绝不能让孙坚死在岘山,绝不!
可历史的滑轮仍旧在转动,想要扭转历史的结局,谈何容易,上一次梁东一役,孙策有七成的把握,所以才敢铤而走险。
可这一次,孙策可没胆子替孙坚去追黄祖,万一不小心失了手,自己被射死再岘山,岂不太冤枉了?
所以,前思后想,孙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改变历史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改变。
如果在黄祖之前派人去岘山设伏,兴许死的就是黄祖,而不是孙坚。
当然,这样重要的任务旁人去,孙策不放心,也很难托付并且完全信任对方,所以,这件事,还得孙贲去。
孙策憋了一路,就是在权衡其中利弊,甚至连郭嘉和周瑜都顾不上,一个人在队伍前头独行,终于,孙策下定了决心。
不疯魔不成活,有些时候,该出手就出手,不出险招,何以制胜?
至于襄阳,吓唬吓唬他们就算了,真要强攻襄阳,豫州军死伤惨重,不值当,而且,孙坚根本掌控不了襄阳,至少眼下还不行。
孙策眯起眼“咯咯咯”的笑了几声:“孙贲哥哥,从小咱们就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即便从军,也没差上几年,你说,我对你咋样?”
孙策又突然改口:“啊,不对,你待我很好,所以,你觉得我对你如何?”
孙策深怕孙贲挑理,不得不改口,先说孙贲的好,再反问孙贲。
孙贲突然眯起眼,一脸警惕的打量着孙策,这小子,该不会又打什么鬼主意吧?
上一次听了他的话,的确是捡了个大便宜,那也是九死一生呀,再说,鲁阳城里挨的三十棍子,孙贲可没忘。
孙策的话,只能信一半,而且相信这一半的时候,还需要慎之又慎。
孙策被孙贲这一脸的警觉搞的一愣,有些摸不清状况,依旧笑嘻嘻的问着:“快说嘛,觉得我这人咋样?”
“还…还好吧”
“噗”孙策一口老血都快被气吐了,自己给了他火烧军粮那么大的功劳,就拿一句‘还好吧’敷衍自己?
太没良心了!
“孙贲哥哥,我又有一个大功劳要送给你,怎么样,考虑考虑呗?”孙策笑嘻嘻的拍胸脯打包票:“绝对没危险,而且是白捡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