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严重?”
高华说:“你这个书呆子,看不清形势啊?真是拎不清!”
陈建民心想,看来自己真的是落伍了。这一阶段形势变得这么快,他真的看不懂了。他又开始担心起自己厂里的事情来了。国营大厂说关门就关门,我们这种小厂是靠国营大企业存活的,怎么经得起这种风浪呢?现在厂里的状态是摇摇欲坠,勉强存活,如果再不早作打算,迟早要被淘汰的。他的心中开始酝酿一个计划。
第二天一早,他打电话约仪表厂的孙天英出来吃中饭。前些日子,他听说孙天英已经从仪表厂辞职,自己出来单干。他想从他那里得到一些信息,至少可以了解一点现在的市场需求。
到了上午十点钟光景,孙天英来到厂里,还另外带了两个陈建民不认识的人。
陈建民非常高兴,说:“孙工,走,我们到饭店里去,边吃边谈。”于是他们一起来到附近一家饭店,要了一些酒菜,开始吃了起来。
陈建民问:“孙工,你从仪表厂辞职以后,现在到底在做啥事情?”
只见孙天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陈建民。陈建民接过名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天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孙天英”几个字。
“哦,孙工,你来头不小哇!”陈建民半开玩笑地说着,把名片又递还给孙天英。
孙天英把名片挡了回去:“那是给你的。上面有我的电话,联系方式,以后找我就方便了。”
“是的是的,”陈建民小心翼翼地把名片收好,放进上衣口袋里。说,“那你现在主要咨询哪些业务呢?”
孙天英说:“除了仪表,什么事情都做。”
陈建民不解的问:“仪表不是你的老本行吗?为啥不做仪表呀?”
孙天英说:“离开老厂的时候,我答应过厂领导,不跟厂里抢生意的,这也是他们答应我离开老厂的条件,我讲的话算数。出来做事不能太洋豁豁,以后社会上还要混下去的。”
陈建民说:“这倒是的,做人以诚为本,是要讲信誉的。那么你现在主要咨询些什么呢?”
孙天英说:“我现在主要是做产品技术咨询这一块。现在许多厂都面临无过硬产品的问题,我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辞职自己出来做的的。陈厂长,我帮你介绍一下,这二位也是从国营企业出来的,都是有技术的工程师。目前我们三个人一块投资办公司。”
陈建民兴奋起来,站起身和另外两人握了握手:“很高兴认识你们,真是太好了!”
孙天英问道:“目前你们厂里形势怎么样?还混得下去吗?”
陈建民叹了口气说:“目前就是因为情况不太好,才把你约出来的。是这样的。”他把厂里目前的情况跟孙天英他们介绍了一下,“我就是想把你找来,帮助我出个主意。”
孙天英说:“你们厂自己搞一个产品不行吗?老是替别人家加工不是长久之计,自己一定要有一个拳头产品才行。”
陈建民说:“不瞒你讲,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但是你也知道,我们厂要技术没技术,要资金没资金,想要搞产品真的是异想天开啊,我现在已经急的双脚跳呢!”
“哦,是这样的,想不到你们厂到了如此这般的境地,这个事情真的很难。”孙天英不禁邹起了眉头。
陈建民说:“如果事情没有走到这般地步,我也不会来求助于你,这一次,你无论如何也要帮帮我,让我们厂走出这个困境。”
孙天英沉思了一会儿,说,“陈厂长,你看这样好不好?你们现在能不能搞一个铜拉链生产线,目前市面上都是塑料拉链、尼龙拉链和铝质拉链,铜拉链比较少见,它的优点是锁扣牢靠,美观大方,属于高端商品,市场上肯定会有需求。再讲,搞拉链生产,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主要就是开模具,模具的损耗量蛮大的。”
陈建民说:“这个事情,我还要做一下市场调研,不能盲目上马。”
孙天英说:“据我所知,铜拉链主要是出口的,出口量还很大,主要出口一些拉非国家。”
陈建民听说可以出口,就来了兴趣:“出口一条七吋铜拉链,可以卖多少钞票?”
孙天英说:“大概合人民币七分钱吧。”
“那也太便宜了!”陈建民马上又泄了气。
孙天英说:“你先不要忙着下结论,你还没有算过一笔细账,一条拉链生产线一天能生产多少?成本又是多少?我建议你先到一些生产拉链的厂里去做一下调研,看看有没有可行性。”
陈建民说:“也只能这样了。孙工,你看,你们这次来……”
孙天英马上明白陈建民的意思,说道:“陈厂长,我们公司是这样的,如果事体办成了,你们上马以后产生了效益,我们是要收费的。事体如果办不成,我们分文不收,这样很合理吧?再说了,我们是老朋友了,先不谈报酬的事情!”
陈建民说:“好吧,既然你这样子讲,也好,等事体办成功了,我请你来开庆功会,你们两个也要到场!”
孙天英说:“好,一言为定!”他握住陈建民的手:“建民啊,祝你早日成功,我等着听你的好消息!”
陈建民说:“孙工,你手里还有啥好的产品,一定要早点推荐过来,不要忘记这里有你的一位好兄弟呀!”
孙天英说:“那是一定的。我如果找到一个适合你们做的产品,不打隔囵,第一个就给你。”
他们就这样依依不舍地道别了。
过了一段时间,陈建民他们还真的组织人马到一家拉链厂去参观。陈建民学了孙天英的样子,特意去印了名片,拿了介绍信,领着四五个厂里的业务骨干,来到了拉链厂。
听说有人到厂里参观,拉链厂的领导非常重视,特地派了生产科长前来陪同。
陈建民对生产科王科长说:“谢谢你们的热情接待。我们这次来,是想把你们厂里好的经验、好的生产方式学回去,用到我们厂的生产实践中去。”
王科长说:“陈厂长,你太谦虚了!大家互相学习嘛!”
陈建民说:“王科长,我们这趟来,主要是参观一下你们厂里的生产线,并且要请你介绍一下整个生产过程。”
王科长爽快地说:“没问题!一会儿我就领你们到车间里去参观。但是,你们要做好心里准备。”
陈建民问:“为什么要有心理准备呢?”
王科长笑了笑,说:“其实这也没啥个好隐瞒的。目前我们厂的设备比较陈旧,比起发达国家的拉链生产线,就显得非常落后了。一会儿你们到了车间里就会知道,拉链编织机的声音非常嘈杂,一般人的耳朵会受不了的。我们整天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也已经习惯了。”
陈建民说:“是吗?”他侧着耳朵仔细地听了听,果然听到远处拉链编织机的工作的嘈杂音。
王科长说:“走吧,我们现在就到编织车间去看看。”
陈建民他们随着王科长来到拉链的生产车间。还没有走近车间大门,就已经听到里面“咔嚓咔嚓”编织机的响声,而且越走近声音就越响。他不禁邹了邹眉头。
王科长大概发现陈建民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解释说:“陈厂长,我们厂的这套设备已经属于淘汰设备,厂里已经打了报告,准备购买一套国外的先进生产流水线,基本上听不到杂音,那样就完全符合环保的要求了。”
陈建民问:“购一套国外的流水线设备,大概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王科长说:“具体多少我也不太清楚,大概要五六十万美金吧。”
陈建民听了,不觉倒吸了一口冷气,心想,那么多资金搞一条生产线,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投资?他的心里已经开始打消了投资拉链厂的念头。
这一次的实地考察,虽然没有成功,但对陈建民来说,收获是不小的。至少,他了解了投资的行情。他认为,目前最重要的不是产品,而是市场。有了市场,才能做产品,才能投资。否则,一切都是空话。因此,接下来他要瞄准市场,做市场调研。对他来说,今后他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艰巨。
<!--div class="center mgt12"></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