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已经完全跃出了海平面,东面的海水反射着日光,碎金一样闪耀。
还好今日是一个好天气。
和船离岸时的景色相反,北地特有的针叶林尖尖的树顶先从海平面上探出来,随后是连绵的树冠和大片的陆地。
终于要靠岸了。
“嫂子你看,这个树的颜色跟金陵见过的都不一样呢。”秋淼自知早上说话说的文秀并不高兴,此时正在没话找话地跟文秀搭讪。
文秀停下了整理包裹的手,向窗外望去。
远眺是浓重的松绿和金褐交织的大片树林,她以前听说过在遥远的北方也有很多树是冬天也不掉叶子的,大约是跟家里养的那种松树盆景差不多。
但此时见到了实景,才发现其实和盆景松完全不一样。
风里似乎带了松林的香。
吉王的心情也很好,他一觉睡到太阳升起之后才醒,这久违的陆上草木清气的寒冷晨风,又让人精神一振。
不过,看的见树林,那就是要靠岸了啊。
“仪公公,我们还有多久靠岸?”少年恍做不经意地问。
“回公子,大约半个时辰就会到港口码头了。”宗仪袖着手,面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东西都收拾好了吧。”
“昨夜已经上小太监们和侍卫收拾了。”宗仪答道:“天冷了,昨晚又下了些雪粒子,我们得走快一些。”
“那不从辽东走了吗?”少年立刻察觉到了宗仪所说的走快一点是什么意思。
“不了,辽东那边虽然多是军镇能随地补给,但要多出来一倍的路程呢。”这路程都是宗仪提前测算过的,基本不会有什么大的出入:“我们走懿州吧。”
是了,如果是寻常商队,马车护卫都十分简陋,从辽东穿过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先不说一路带补给的成本,万一遇上了沙匪,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所以一般来说,商旅路人从营口下船后,都会绕点路从辽东走,再分散去各处,以方便沿途采买和保证安全。
但是对于王府来说,补给的成本和护卫安全问题不值得一提。
别人不知道,宗仪还不知道吗?早就听说那所谓的沙匪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这沙匪总是抓不到?当然是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专职沙匪,也就是附近一些农民弄了些刀枪,农忙时下地,农闲时打劫。
都是乡里乡亲的,反正打劫的也都是外地客商,又从来没出过人命,当地县衙自然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少年欲言又止。
“对了,有一件重要的事忘了向公子汇报。”宗仪好像这时候才忽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但他微微翘起的嘴角似乎和他此刻端肃的表情不甚相称。
“什么事?”少年垂着眼帘,不知道忙着想自己的什么事,并没有注意到宗仪面上细微的表情。
“刚才那个锦衣卫百户上来向我辞行了,他们会从辽东方向走。”
“哦,知道了。”这算什么重要的事,不说我也知道。
少年暗想,我还以为是……
“不过属下已经找他借了七少夫人跟我们同行,王爷这一路上没有大夫跟着可不行。”宗仪眼角含笑地看着少年说。
“啊,好,你想的很周到。”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仪公公看人的眼神怪怪的。
这是什么眼神啊,真是的。
我又没有脸红!
“那仪公公你去忙吧!”少年颇有些羞恼,口气生硬地说。
“是,公子。”宗仪毫不在意地笑眯眯转身出门:“小安子,记得看着公子喝药。”
少年望着面前那碗黑乎乎的药,忽然觉得心情有些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