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有了业绩,员工们再见到东家是便挺起了胸脯,对老板的称呼也变成了时下最时髦的‘董事长’一词。
当然大家最佩服的,还是东家去年储存高粱这着妙棋。
很快,大街上便流言四起,什么天降大灾,有钱人都在疯狂的抢购粮食啦,赶快出手吧,过些时候有钱也得攥在手里饿死啦。这些都在无形的推动着粮价的无序上涨。
锁子几次进府问东家是不是该提高售粮的价格,都被马如生撅了回去。半年前费尽心机安插在张家的耳目传过消息来说,张家安插在马家的奸细业已开始行动,东家这几天的一举一动已经完全处在了张有德的监视之下。
不出张家小姐预料,杨敬轩果真拜访马府来了,此行的目的当然是募集赈灾的粮食。
马如生虽然讨厌杨大钱叉子,但人家毕竟是一县之长,勉强露出一丝假笑:“县长,哈哈??????亲自登门,嗯呐??????马府蓬荜生辉,感问县长为何而来啊?身子骨一向可好?”
杨敬轩懊丧的“啊呸”了一声说:“好个球,城里的灾民实在挠秧煞个人,这群穷鬼!丰年不知道存点粮食,现在知道大批的压到城里来了,可笑的是,上面满口答应赈灾,却一毛不拔,眼见街面上都饿死人了。”
马如生说:“父母官辛苦,往年遇上大灾,政府最该干啥?”
“施粥啊。”
“县长登门是来淘粮的吧,可咱仓里尽是些高粱米子,熬不出粥来啊。”
杨敬轩见马如生开门见山,便不再客套:“高粱也是粮食啊,只要饿不死人,就是马家首功一件。”
马如生大度的说:“县长开了口,咱马家愿意出粮五千斤,只是马如生有个请求??????”
杨敬轩见马如生如此痛快,忙不迭点头:“马兄弟悲天悯人,可谓民国楷模,有要求你尽管讲。”
“县长是不是将粥场设到北河滩,那里远离市区,又是潍县大集的聚集地,只要灾民退出县城??????”
“马兄弟果然是个小诸葛,这样既让大家有去处吃饭,还疏散了灾民,这主意高,实在是高!”
张有德此时最怕马如生突然提高粮食的价格。尽管外面粮价高启,他的店铺里却一粒粮食也不卖。他在等待马家粮仓见底的那一天,自己便可以奇货可居,从从容容的大赚一笔----
更绝的是马家粮店里的高粱竟有大半被张家悄悄地买到了自己的粮仓里!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马如生收起妇人之德。终于漏出了生意人的獠牙,他估计张天佐的军粮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