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李克用死后,奋起的李存勖打掉了北边的刘守光集团,统一了幽云一带,并且挡住了连连侵犯的契丹人。
之后李存勖调兵南下,于公元923年腊月灭掉后梁,入主中原。
然而在公元926年四月,只会打仗不会治国的李存勖却在平叛的过程中死于自己军队的兵变。
之后,被叛军强行拥戴的李嗣源“莫名其妙”地当了皇帝,不过中原自此也进入了八年的“小康时代”。
然而中原的百姓还没过几年安稳的日子,公元933年十一月,李嗣源便在病中闻儿子李从荣造反被杀,受惊而死,中原大地又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战争阴影。
其后李从珂起兵反叛,赶跑了刚刚继承皇位的李从厚,于公元934年四月当上了皇帝。
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李从珂跟河东的石敬瑭猜忌加深。
公元936年五月,拒绝迁任的石敬瑭起兵造反,李从珂调兵征讨。
因唐兵人数众多,抵挡艰难的石敬瑭一意孤行,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并每年进奉大量财货为代价请契丹出兵灭掉李从珂,还甘愿认耶律德光为爹,当儿子。
狂喜不已的耶律德光率五万骑兵南下,李从珂的军队腹背受敌一战而溃,自觉大势已去的李从珂最后**而死,后唐灭亡。
公元942年六月,“儿皇帝”石敬瑭去世,然而宰相冯道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却没有遵照石敬瑭的旨意扶立年幼的石重睿登基,而是擅自立了石重贵为帝。
当了皇帝之后,自觉腰板挺直的石重贵拒绝向契丹称臣,这给了虎视眈眈的耶律德光起兵南下的机会。
公元944年正月,契丹大军蜂拥而下,石重贵被群臣簇拥着御驾亲征,但在路上他却害怕了,想修书求和,被耶律德光给一口回绝了,只好硬着头皮迎战。
好在中原将士在皇帝御驾亲征的鼓励下作战英勇,硬是打退了契丹人的两次大规模进军。
凯旋回朝的石重贵飘飘然了,不顾此时天下正灾祸连连,水灾旱灾蝗灾不断,契丹更是在一直伺机而动,却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
之后朝中文官跟武将之间关系恶化,他更是在一旁看戏,乃至怂恿。
更甚者,在两国大军于阳城决战前夕(945年三月),石重贵仍然外出游猎,赏赐无度,却对战争毫不关心,丝毫不做准备。
这样的皇帝真的是活够了。
最终,前线统帅也就是皇帝姑丈杜重威于公元946年腊月初十,率十万大军投降契丹。石重贵被甘当契丹走狗的张彦泽给抓到了开封,后晋亡国。
可笑!可悲!
……
天福十二年(947),一月。
进了开封城之后,志得意满的耶律德光开始贪图享受,整日里歌舞不断。
为了犒劳跟他南下而来的军队,他下令让三十万契丹骑兵在开封和洛阳周边打草谷,“以充军粮”。
契丹骑兵所过之处,牲畜、钱财、女人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毁掉,至于男人和老弱病残,几乎全部杀死。
而那些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呢,他们正龟缩在自己的城墙里面,对外面的人间炼狱视而不见。
就算是看到几十个契丹人驱赶着近千人的妇女经过他们的城墙下,他们也只会当做看不见,还约束自己的士兵不得出城,不得放箭。
面对这种情况,中原的百姓近乎绝望。而绝望之后,就是毫无退路不计后果的反抗。
耶律德光可以说是自己点燃了中原大地上的星星之火,而不久之后这星星之火就会席卷中原。
另一边。
对契丹人南下始终冷眼旁观的刘知远这时候正密切关注着中原的一举一动,而他手下的郭威等人正在暗中谋划着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