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楼出来,将于蒙送走之后,司徒马不停蹄的,定了最早一班到达徽州的高铁。并给方清打了个电话。
徽州地处华南地区,虽然比鱼米之乡的江南可北一点,但是这里的气候与江南差不多。冬季的徽州也正处于梅雨季节。
出了高铁站司徒看到这里刚刚下过了一阵小雨,地面还有房顶都是湿漉漉的,屋檐还往下滴答着雨珠。
司徒打了辆出租车,将方清的地址递给司机。
方清的老家是徽州市远郊的一个叫做柳荫的镇子。据说当年康熙微服私访的时候还曾经到过这个镇子。坐在柳荫下听戏,被那高亢的音调,以及优美的戏词所打动,柳荫镇的徽州戏也正是在那时候被世人们所熟知,所被推崇。
出租车,离开了市区,少了一些喧闹,换来的却是祥和与宁静。过了一个高高的拱桥时候,司徒放眼望去,成片的柳树在小河边挺拔站立。这柳荫镇果然是名不虚传,还真是有如此多的柳树啊。
到了镇子口之后,司机停下车说道:“兄弟,前面就是柳荫镇了,这里水路发达,但是道路狭窄,汽车是开不进去的。我只能送您到这了,现在镇子里有共享单车,你可以骑车进去,也可以租一艘小木船。其实,我建议您还是走着进去比较好,因为这里的风景确实不错,你初到此处旅游的话,一路走过去欣赏的美景或更多。”
司徒付了车钱之后说道:“好嘞,谢了老哥。您回去慢点。”
镇子口是一个汉白玉的牌楼,高大、气派,古香古色,一看就很有年代感,上面刻着柳荫镇三个大字。牌楼下面一左一右各有两个石狮子。
路是石板路,要不是路两旁停着自行车、电动车还有摩托车这些现代的交通工具,司徒还以为置身到了明清时代呢。
过了牌楼百十米的距离还有一座小型的石拱桥,这个桥恐怕就是阻拦汽车前进的主要原因了。
石拱桥旁边的小码头上坐着几个带着草帽身穿棉衣的老汉,看司徒过来,便上前搭腔要不要坐船,司徒摆手拒绝了,几个老汉都有点失落的离开了。
不过,水道里还是能够看到有几条缓缓行驶的小木船,上面坐着撑着油纸伞的游客。
过了石拱桥之后,街道两边种了很多大柳树,间隔也就是七米的距离,有的老树居然都有水桶粗了。除了柳树之外,就是青砖灰瓦的徽派风格的乡村建筑。房屋不算高达,但看一眼总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司徒置身这里,总有一种远离喧嚣,身处世外桃源的隔世的感觉。
这里看来已经是成了一个不错的旅游休闲、放松心情的地方。按说如此美景,徽州戏曲这种非常有地域色彩的曲种怎么就存活不下来呢。
司徒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水汽与草香混合的空气,顿时神清气爽。
“司徒老弟。”方清从远处喊道。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