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历史时期,茶的政治属性远远超过商品属性。“国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一个时期以来,茶马贸易,也因此成为边陲要政。
到了明王朝,朱元璋继续推行“以茶制戎”的政策。作为和平制衡手段,“以茶制戎”的边疆政策运用得当,非常有效。然而,王朝愈是走向衰落,就愈是将这一政策推到极致,也就愈加起到相反的作用。
茶的高价和垄断,刻意压低马价的种种行为,让北方部落非常不满。在辽东等边境地带,茶叶贸易屡屡引起争端。此外,官方的垄断,使得民间私茶、黑茶兴起。私茶、黑茶数量多,质量也更好,私商们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往往越境贩卖。
为了阻止私商,明王朝常常会关闭茶马互市,这样的决策,本是为了保护王朝在茶叶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保护高额的垄断利润,但在茶叶私商遭到打击的同时,贸易另一方的蒙古族和女真族其实是最终的受害者。
这时是讨论时间,学生们说:官方茶叶停止供应,私商途径的茶叶被断绝,那么,战争就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了。
农天一答:正是。公元1573年,明王朝一纸关闭边境贸易的诏书,本意是严查贩茶私商,严办违法官员,可是,茶马互市的关闭使得边贸茶叶供给完全断绝。
绝望之下,蒙古各部联合女真族,共同起兵,向明朝辽东重镇清河关发起了进攻。以武力胁迫明王朝开放边境贸易,继续向关外供给茶叶。
5月间,图们札萨克图汗率蒙古大军协同女真各部,将整个清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清河守将裴成祖拼死抵抗。最终,清河城堡保住了,然而,明军主将裴成祖却被建州女真部落长王杲一举击杀。
双方僵持两年后,明王朝还是恢复了清河的茶马互市。明王朝政权把茶马互市作为战略利器,本来以为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能控制住游牧民族,一劳永逸地除去边患,但是,它忘了自身国力的强大,才是维护繁荣与安全的根本。
这时,朝廷内部权力斗争倾轧、守边官兵贪腐羸弱,茶马互市的利益天平正在向着关外倾斜。
原本,女真人是原始的渔猎民族,而仅在清河堡战事之后不到11年,在1584年3月的17次马匹交易中,女真人就买进铁铧4848件;同月29次黄牛交易中,买进耕牛430头,这意味着,女真人已经进入农业经济时代。
有学生说,茶马互市,不再是游牧部落换取生活资料的交易场所,却成了女真人获得生产资料、生产技术、提升整个民族生产力的资源渠道。
农天一回复道,女真人在山海关外悄然崛起,成为威胁中原的强大力量。明王朝为自己挑选了掘墓人,而且培养着自己的掘墓者正在由弱变强。
1644年,清王朝正式取代大明,定都北京。这个兴起的王朝在茶叶国策上重蹈覆辙。19世纪30年代开始,茶叶引发了近代东西方文明间的对抗,进而,一场残酷的战争,将中国拖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命运。从某种角度来说,罂粟引发的战争是一场贸易战争,也是一场茶叶战争。
1840年的罂粟战争同样也是一场因茶叶引发的战争。工业革命后,欧洲尤其是英国对中国趣味趋之若鹜,茶叶便是其中一种。自认为物华天宝的清朝在对外贸易中只看重白银。
无奈的英国人以及欧洲人只好用白银与中国换茶叶,不到半个世纪,英国人的白银几乎耗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清朝输出罂粟。所以说,罂粟引发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甚至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但是,更是中国人的百年耻辱!
学生们听了农先生的讲解,惊讶地说道,没有想到一片小小的茶叶,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学生们一阵阵唏嘘,感叹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