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明渊的脸纯时就飘上几许红色,有些尴尬地 说:“让皇上娘娘见笑了,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而已。”
他这么一说,庄思颜倒更好奇了。
人家到处出去游历的,要记些见闻心得,倒是能够理解。
可他贾明渊,统共也就去了一趟西北,还在那儿受尽委屈,这有什么好记的?
这么想着,脚也往他的屋内走去。
贾明渊这下可真有些慌了。
他因为长时间坐在屋内习字,有很多纸张都未整理,又怕丫鬟们弄乱他的屋子,所以是连进也不让进的。
别看他出来穿的齐整,可屋内实在不能入眼。
庄思颜是什么身份,她是皇后娘娘呢,又怎能进这样的地方?
可贾明渊着急跟别人不一样,别人一着急,可能会急中生智,想个办法就把这事给绕过去,把庄思颜给拦下来了。
他倒好,一着急,不但说不出来话,连脚也好像长在了地上,半天挪不动步。
等贾佑善终于拉动他时,庄思颜已经到了屋门口。
她往里一看……
哎呀妈呀,没个下脚的地方呀,屋里到处摆的都是纸。
桌上,床上,椅子上,连地上都是。
她顺手捡起来一张,没抱什么希望地看了两眼,竟然立刻睁大了眼睛。
然后很快地把那一页看完,又捡起另一页。
这才发现原来这些页码也是有编号的。
因为大盛朝还没有现
代用的钢笔之类,毛笔写出来的纸都要先晾干才可以。
所以贾明渊写了很多,也摊了很多,却没有空把前面的收起来,于是才整的满屋子都是。
等庄思颜把连着的几页看完,不得不对这个书呆子刮目相看。
原来人家说的尺有所短,人有所长是对的。
这贾明渊看上去做什么都不成,可没想到写见闻故事真的很有一手,甚至比那个写侦探故事的都牛。
他写的倒不是外面的事,就是京城里的事。
也是到了此时,庄思颜才发现,要真的写故事,又何需一定要出京城。
这座皇城,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代,又不知道生活了多少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
如是放在一起,再写出来,怕是几年之内都写不完的。
所以贾明渊根本不用出去游历,只要写个京城见闻录,已经可以把他的宏愿完成了。
“不错,写的真好。”庄思颜把纸张还给他道,“你不要一直写下去,写好一册就送去装订,我们再想办法印一些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比如可以先赚一些钱,维持他现在的生活,一来不用吃父母的,也不让父母白担心,二来也让别人知道,他是一个有用的人。
再则说,书一投放到市场,就知道好坏,到时候也可以根据别人的反馈,做一些调整。
第二个理由,她说给了贾明渊听,第一个却没说。
所以贾明渊听了她的建议,倒是挺新奇的,说马上就会去整理。
这事说好了,接下来就是谈正事了。
正事贾佑善不方便听,庄思颜便单独带了贾明渊出去。
“邱灵茵来京城了,你知道吗?”
贾明渊愣了一下,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她说了什么。
人还没说话,脸却先红了起来:“她……她来京城做什么?邱纲不是已经……”
“对,邱纲死了,邱灵茵来此做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到目前为止,她没做什么好事,所以被大理寺关了起来。”
这位后知后觉的哥们儿,到了这时,才恍然大悟。
庄思颜找他,原来不是想要给他保媒,而是想通过他,去探邱灵茵的底。
不是难事,贾明渊也愿意去。
可问题是,那邱灵茵以前就不怎么搭理他,而他自己的口才,也实在是拿不出手。
最后只能怯怯地问一句:“我能问出什么来吗?”
庄思颜直接把一卷纸拿出来,放在他面前:“你看看这个。”
贾明渊疑惑,却还是信言把纸拿了起来,才只翻几页,脸已经红成了柿子色,连耳朵尖和脖子都红了个透。
说话也不利索了:“这……这是做什么的,为何要如此?”
庄思颜:“话术本,就是你见到她之后,你们两个可能出现的对话情形。
她如果按方案一回答,你就照方案一进行下去。
她如果选择二,那你就按二回答。
这样子就不会出错,你也不会慌。”
贾明渊:“那她要是不说话呢?”
“这个答案后面也有,你仔细看看,不用逐字背会,但能明白其中意思,能表达出来就行。”庄思颜顿了一下,才又道,“看完,跟我对一遍再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