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叶欢现在在香江的影响力还是有些不足。叶欢准备先从娱乐和传媒这些行业入手,毕竟,这些行业公众关注度比较高,更加容易形成影响力。在拿下香江的电影公司之后,叶欢开始对他们进行注资改造了,尤其是准备让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伙形成现代公司财务制度。其中作为样板的就是奋斗电影公司。
叶欢对新艺城还是很有感情的,毕竟他看过的很多很有味道的港片都是新艺城出品的,他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穿越导致新艺城这个字号消失,所以,改组后的奋斗电影公司还是走上了叶欢记忆中的老路,改名新艺城,不过,叶欢这一位面的新艺城可能比叶欢上一世中的早成立了那么一丢丢。
当然,叶欢虽然采取了独立制片公司制度,但是他没打算自己也搞一家制片公司,他清楚地记得,这样搞的嘉禾电影公司最后也停止了制片业务,作为香江电影扛把子的嘉禾都没能坚持住,那么,叶欢自然也不打算去费力不讨好了。叶欢的想法就是通过控制上下游,对香江电影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至于自己有了想要拍的电影的话,完全可以自己投资,找人来拍就是了。
尤其是,这样做之后,叶欢就可以站在一个独立客观的位置上来评判其它子公司拍出来的影片了,这样就是其他公司对档期分配有所不满的话,怨气也不会集中在院线方面,这样也不会损害叶欢在香江电影人中间的人缘。
同样的,叶欢也会允许经营状况良好的子公司回购母公司手里面的公司股份,当然这是在不影响母公司控股地位的情况下。叶欢可不希望自己好不容易养起来的羊被别人用一把青草就给勾走了,所以他希望能够通过交叉持股等方式将那些优质的电影人才尽可能的笼络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叶欢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压榨那些子公司管理层的个人财产,省得他们整天琢磨那些有的没的。
这方面最为明显的例子还是来自新艺城,在叶欢上一世中,新艺城取得了成功之后,作为大股东的麦嘉沉迷于炒股,还有一位股东石天则沉迷于炒楼,两人都无心电影,造成新艺城在电影方面投入不足,这也导致了占股最少,干活最多的黄百鸣的不满,最后一黄百鸣出走,麦嘉和石天隐退了账。如果没有这些事,新艺城未必不能像嘉禾一样进行转型或者保持存在。
当然,这也是他们的自由,叶欢无权干涉,不过叶欢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香江电影多坚持几年,至少坚持到内地市场对香江电影界开放的那一天。毕竟,香江电影这一朵艳丽的花朵叶欢不希望它那么快凋零,香江电影也是为数不多的造成过世界影响力的电影,它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华夏文明的平台,叶欢不希望它就这么沉了,而且这也是叶欢能够影响到的为数不多的电影工业链。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