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Urella公司在美国招聘,招的也都是精兵强将,规模不大。再加上现在基础建设尚未完成,叶欢在拉斯维加斯等到招聘结束就回了纽约了。因为经过那一番思考,他想起来在纽约有一家刚成立的,日后会成为杠杆收购巨头的公司——KKR。做生意总是免不了要收购别人的公司,或者反抗别人对自家公司的收购,KKR的三位创始人,肯定对这方面很是精通,能够为叶欢的生意提供一定的助力。
可是,到了纽约,安排哈维去打听KKR的消息。1976年,克拉维斯(Henry Kravis)和表兄罗伯茨(George Roberts)以及他们的导师科尔博格(Jero Kohlberg)共同创建了KKR公司,公司名称正源于这三人姓氏的首字母。KKR公司是以收购、重整企业为主营业务的股权投资公司,尤其擅长管理层收购。KKR的投资者主要包括企业及公共养老金、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大学基金。
克拉维斯、罗伯茨表兄弟在1970年代初一起进入了贝尔斯登的企业金融部。在那里他们遇到了科尔博格。他们能够熟练的利用借贷资金收购一些经营状况良好或者拥有优良资产的公司,以杠杆收购闻名世界。杠杆收购所聚集的资金,大约有60%来自原商业银行的贷款,仅有10%左右来自收购人。而剩下的30%最初大多来自于保险公司。但他们的资金承诺往往需要等待几个月。而后来垃圾债券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快了杠杆收购的速度,促进了杠杆收购的浪潮。
1970年代初由于股市下滑的原因,许多公司大量出售分公司。而且,叶欢知道,KKR进行了很多长期投资,虽然这些长期投资预期收益很高,但是,他们的资金回笼周期很长,哪怕是在80年代早期,KKR的资金都十分紧张,也就是说最迟到1980年叶欢都还有进场的机会。不过,叶欢觉得,进场早,会投资小收益高,同时,还可以与三位创始人结成更好的私交。
KKR公司是一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狭义的PE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而这其中并购基金和夹层资本在资金规模上占最大的一部分。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为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相关资本按照投资阶段可划分为创业投资、发展资本、并购基金、夹层资本、重振资本,Pre-IPO资本,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投资、不良债权和不动产投资等等。
叶欢很看好KKR的发展前景,他让哈维代表他约KKR的创始人到凤凰投资集团里面叶欢的那间办公室会面。三人听到消息很是高兴,以为是有生意上门,三个人就兴冲冲的结伴来到了叶欢的办公室。可是没想到叶欢刚开口的第一句话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三位先生,你们好,我很看好你们的KKR公司,希望能够收购她,你们给个股价吧!”
叶欢知道他们是投行出来的老油条,所以一上来表现得很是强势,希望从气势上压倒他们。其实,与其说叶欢看好KKR这间公司,不如说是叶欢更看好眼前这三个人,就是叶欢把KKR拿到手,最终还是要交给三人管理。为了让他们尽心工作,一样要给他们配发股份,但是,收购后,叶欢担心这些人离开,没有了他们,那个壳子对叶欢的意义不大。所以叶欢对KKR的追求也就是参股,并拿到尽可能多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