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四日早,何乐一行人收拾妥当,押解着林潜学等人浩浩荡荡往上京而去。
刚出河中府城,马车便停了下来。不等何乐开口问,小东禀道:“少爷,城中百姓来为你送行了。”
似有些出乎意料,何乐怔了一秒,随即挑开车帘,一跃而下。与此同时,段哲也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庞博安领兵在后,便下马站在原地。
官道两侧挤满了人,没有嘈杂喧嚣,百姓只静静站在那里,眼巴巴的等着何乐众人出现。
看到何乐二人出现,百姓当中一老人被搀扶着颤颤巍巍走上前,何乐和段哲当即迎了上去。
“今日老朽代表河中府一众百姓拜谢两位大人!”老人努力直起身子,双手合握于胸前,郑重地向她二人行了一礼。身后百姓跟着老人一道向她二人行礼。
冬日清晨,金乌初照,映着坚毅庄严的身影,照进温暖如春的心里。
上位者,自以为天下如棋,苍生如子,执棋者掌苍生命运,谋天下大局。却不知棋之输赢,不过是执棋者的输赢,执棋者四时更迭,而苍生永存,天下永存。
何乐和段哲亦郑重地向众人回了一礼。
何乐提高声音道:“应某多谢老人家和诸位父老乡亲前来送行,你们的心意,应某和诸位将士已经感受到了。惩治贪官污吏,还君朗朗乾坤,一直以来都是陛下的施政理念之一,亦是应某与段大人为官从政的初心。此次能够顺利办妥此案,首先,要感谢陛下对应某的信任。”何乐对着西边上京方向拱手一礼,“其次,要感谢身后的诸位将士以命相护。”何乐转身向着众将士拱手一礼,“最后,感谢诸位父老乡亲对核查证据的积极配合和今日相送之情。”何乐对着诸位百姓,再施一礼。
众人何曾见过这等场面,哪有当官的对百姓谢了再谢。一时惊诧不已,热泪盈眶。
众将士亦不曾见过这等场面,哪有当官的对护卫拱手拜谢。一时怔愣不已,红了眼眶,连庞博安都被她的煽情感动。
只有一人,凑近何乐耳边,煞风景道:“隔这么远,陛下听得到你拍的马屁吗?”
这人蛊惑人心的本事倒是不小,要不是本少爷意志坚定,还真要被她给骗了。
“听得到!”何乐转身走向马车,留给段哲一个潇洒的背影。
何乐从不觉得这是场面话,今日之别,可能再无机会见到诸位父老乡亲。回了上京,可能再无机会见到诸位将士。心里的感谢就是要在还有机会的时候,当面说出来,让他们听到感受到。不做冷漠的被帮助者,也给帮助者传递一份温暖。
何乐一行人在众人的目送中向上京行去。
回京路上,驿馆内,段哲给何乐讲了一件大事。
“蒙舍国要跟大魏和亲?”何乐有些疑惑道。之前她从未听到过两国和亲的消息,如今怎么突然就要和亲了,难道京城出了什么事?
“对,我们刚走没两天,和亲队伍就从蒙舍国出发了,大概月底就会到上京。”
按照惯例,各附属国使臣会在每年三月进京朝贡,和亲之事,也会在那时提起。现在还在年前,他们怎么就来了?
“还有什么你就说!”何乐看着段哲懒懒的坐在一旁,剥着栗子。明明就知道很多消息,却噎着不说,吊人胃口的样子,何乐只想给他一脚。
“你问了我才好说。算了,看在你整日待在房里对账本,与世隔绝的可怜份上,本少爷就好心告诉你。”吃着栗子,卖着关子,段哲这才慢悠悠道:“我听说蒙舍公主跟着和亲队伍一同来了大魏,说是公主从小就向往大魏的风土人情,想亲自见识一下大魏最热闹的元日和上元佳节。照我说,日后等她嫁到大魏,有的是时间慢慢欣赏大魏的秀丽山河,风土人情。在本少爷看来,公主欣赏风景是假,挑选夫婿才是真。”
”何意?”何乐不解,自古和亲都是一国派使臣前来,先表达和亲之意,后两国共商和亲人选及其诸多细节,最后才是送嫁。如今这和亲之事未谈,蒙舍公主就来了大魏,听段哲此话,她还可以自己选夫婿。这又是为何?
“本少爷又忘了你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段哲微蹙了一下眉头,接着道:“十八年前,蒙舍宫变,一夜之间,蒙舍王和王后皆命丧黄泉,大公主河艺不知所踪。大臣竺傲于危难之际站出来稳住了朝野上下,因蒙舍王子嗣单薄,临去时,只有不知所踪的大公主和王后妹妹柳妃腹中的二公主。竺傲当机立断,另立幼主,自称辅政大臣,封柳妃为王太后。”
“当时,陛下登基不久,朝堂未稳,恐生事变,便派了你爹去镇守邛都。宫变之后,蒙舍国内动荡不安,竺傲亦怕大魏趁虚而入,派兵攻打蒙舍,便向陛下递了求和书。双方以和亲为由达成和平共处,互不开战的协议。但是当时,不论是大魏还是蒙舍,皇族子弟衰微,双方都没有和亲的合适人选,所以和亲算是定了个娃娃亲。约定等蒙舍公主长大之后,再来完成和亲之事。如今大魏,与公主年纪相当的皇子有三位,当初的和亲诏书上可没写公主要嫁的是哪个皇子!所以说,蒙舍公主此次前来,定是想自己挑夫婿。”
这还真是一个久远的故事,何乐还记得小东向她提起过她爹在十几年前去镇守邛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