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他送的那百分之五的干股,对于如今的孟非来说,还真算不得什么。只要能让齐龙一心一意的跟着他干,顺便笼络住能力爆表的齐娜,也就值得了。
送走了齐娜,安顿好了齐龙,孟非一脸疲惫的找到了秦风,而这段时间他也终于下定决心,正式布局房产业。
而他一直想要的时机,这时候终于成熟了。
孟非也在这一个来月的时间,筹集到了2亿五千万的现金,他终于决定把战场设立在盘龙市。
而他知道,接下来的几年,房地产行业就像一个印钞机,抓住了这几年,也就抓住了他的后半生幸福。
孟非老家是安都农村的,大学期间也一直呆在安都,可对于孟非来说,安都这个城市他并不熟悉,因为05年大学毕业以后,他就一直留在盘龙市。
而安都接下来的房产走向,他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但是对于孟非来说,盘龙市不但是他的第二故乡,同样对于盘龙来说,他也见证了这个城市接下来的高速发展与变化。
盘龙市是个小城,这个城市的人员构造非常简单,除了40万油田职工家属外,剩下的大都是围绕石油做生意的百姓,或者是啃地皮的农民、以及服务油区的小商贩们。
油田人在省内是出了名的有钱,可他们有的都是小钱,真正的大富却和他们无关。
在盘龙市真正的有钱人,大部分是靠着油田起家的涉黑人员。
他们有的是靠和油田领导的关系,拿到了各种基建的活儿、进设备的活,转手倒卖发家的发家的。
据说当年,5块钱一米的塑料布,拿到油田的物资公司就卖60,而且当天结款,这钱除了给上面领导走一圈礼,剩下的全在自己的兜里。
当然也有带着几个兄弟,在生产区域靠着玩命倒油发家的。
这种买卖玩的就是一个不要命,最疯狂的时候只要看到有拉油的车,后面开车就上,甚至有明抢的,而这批人挣了不少钱,当然进去的、丢命的也不少。
还有的,压根就是油田人,替上级领导办事儿,当白手套儿挣到身家的。
这批人有的是领导的司机,也有的是领导的亲属,只要是需要领导签字的事儿都能换钱花。
你想从边远的采油厂调到市里面,5万起步,上不封顶!
你想让待业的子女早点上班,10万起步,上不封顶。
甚至你有个农村的傻弟弟,想要到油田混个营生,只要关系找对了,那都不是个事儿。
至于15块钱一斤的苹果、8块钱一听的可乐、10块钱一斤的大米,逢年过节这帮能人就拿着高额的油田福利费,换来了那堆并不值钱的玩意。
那些年的盘龙市造就了一大批的富豪,可机遇就那么十几年,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可以说2000年之前的盘龙市,绝对是充满机遇的城市,而同样充满了各种不可预知的危险。
涉毒的、涉女人的、玩大牌的,在这个年代那都是无人去管的小事儿,就连枪击案只要不闹出人命来,也不算什么大事儿。
而盘龙市一望无际的苇田里,每年冬天割苇子的时候,都能找出好几具尸体来,而这些事儿,对于有些麻木的盘龙市人来说,早已司空见惯。
可直到,盘龙市来了一个扫黑英雄后,这一切才有了极大的改变。
现在的盘龙市,大黑大恶已经不复存在,小黑小恶对于此刻的孟非来说,也算不了什么。
而这个关口,正是盘龙市的的富豪从炼油生意,集体向房地产转型的过渡中。
这部富豪有人接着房产的红利,一飞冲天,丢掉了灰色的油品生意,一跃成为了奉公守法的商人。
同样也有人,趁着靠山没倒继续当着美滋滋的白手套,虽然没有往日的明目张胆,可是办事儿的费用也提高了不少。
当然也有不少人,沾惹上了曾经的恶习,而又没有适应现在的社会,一下子萎靡了下去。
可坚持做房地产的,最后都发了!
在孟非的记忆里,有一个叫做孙凤起的商人,在他的记忆里,一直都是盘龙市的首富,而他旗下的房产公司、家居大厦、造纸公司、餐饮公司、物业公司,都是盘龙市最挣钱的营生,而且他的口碑一直不错。
但孟非却知道,这个光口对于前世的盘龙首富,却是一道坎儿、一道差点儿要了他命的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