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钱用来维持现有军事实力并稍加发展倒没有太大难题,但是如果用来堆砌一座城市的话,尤其是一个超级大城市还是远远不够。
“或许只能靠太平王背后的组织来支持了!”现在一切都是起步阶段,根本没有造血功能,王明阳心中也是指望李庠背后的组织来扶持。否则这份计划要大幅度缩水。
不过他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也主动缩小了规模,就是尽量减少李庠背后组织的过多干涉。
“组织上也没有想到我会获得这么大一个岛屿。自从有了太平大岛后,组织上已经决定要全力支持我了!上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建造一座城市没有一点问题,组织上积攒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等各种资源也都将投入到太平大岛。所以,这份计划还是显得保守了些。”李庠只能继续拖出背后组织这个万金油来挡箭。
“当然,组织上的人员有些不足。他们可以提供设备和技术,但人才方面大部分还需要我们自己组织,整个计划制约我们的恐怕是人才的问题。”李庠还是补充了一句。
他明白王明阳等人一直以来的担心。
一个实力庞大的神秘组织确实能给他们很多的支持,但同时也容易成为摘果子的。随着太平国的不断发展,王明阳等人心中已经把太平国当做了自己的新家园,把建设太平国当做了自己一生奋斗的事业。因为空间影像的不稳定性,太平国内根本就没有组织的人长期出面,也不曾站出来和王明阳他们一起经历太平国从诞生到不断崛起的整个过程,所以自然会被太平国的这些元老们排斥和警惕。
李庠用组织人员不足这句话可以安抚众人的心思,也保持了一定的制衡。谁也不知道李庠背后组织分布在台苹果的人员会是哪些,在内部安插监督的人手只需要少数就足够了。
不过,李庠说的后半句的担心却是真的。
在远航菲律宾后的这两个多月里,太平国的移民人数激增。到六月初的时候,记录在案的太平国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20万。但这点数量还不到太平国需要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一半。
作为技术更新换代格外快的高新产业,是太平国接下来要发展的重点,如同王明阳所说的,需要20万的人员。但传统工业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工。李庠即使不把王明阳统计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数量再次提升,也需要约40万人的规模。
在他的心中,三年以后的太平国的军队人数也应该超过20万了。若是再加上第三产业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太平国的人口基数最少也得100万。这还是青壮人数多,儿童和老人人数较少的情况。
“只要资金到位,三年一百万人还是没有问题!”王明阳笑道。
这些年,仅仅华夏的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华夏本土头疼的问题。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让这些一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格外不适应,低不成高不就使得一方面是用人荒,一方面又是就业难。
贴着华夏造的海量商品涌向全球的背后,是华夏本土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哪怕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而不是那些培养和维持成本高的大学生。华夏本土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产业结构始终在低层次徘徊,现在的产业结构改造依然在艰难的进行,也使得那些教育流水线上走下来的性价比不高的大学生们依然涌动着触目惊心的失业潮。
这些矛盾对于太平国来说却不算什么。
太平国现在的高工资,低税低消费绝对是本土很多人的向往。宽松的环境以及自由的等级升迁制度,以及完善的福利体系,无愧于吊丝们口中的天堂称号。而李庠提供的先进产业设备和高效的产业结构链条需要那些高素质的大学生工人。机器的高效率分摊了大学生工人的高成本,不仅成本接近血汗产品的低廉,高附加值的产品也使得利润尺度大增。
这些都使得太平国可以大量的消化吸收国内的相对过剩的大学生群体,加上往届的大学生群体,三年吸纳个一百万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