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雅芳看到安家源一个早上就割了这么多小麦,简直就不敢相信,心中带着怀疑问道:“家源哥,一早上割这么多小麦,是不是咱爹过来帮你割了。”
“哪有,就是我一个人割的。咱家小麦本来就种稀,割起来自然就快了。”安家源说完,拿着镰刀就和老婆女儿一起回家吃饭去了。
等吃完早饭后,安家源对龚雅芳说道:“小芳,等会你去老宅,叫咱爹拉着架子车到地里帮我拉麦。”
等安家源说完,把镰刀又磨了一下,然后拿着镰刀就上地去了。
等安家源割了十几分钟后,安身国拉着架子车,带着一家大小都来了。
安身国拿着镰刀,走到安家源跟前说道:“娃,你这割麦的速度还真快,这一个早上,就快割完了。”
安家源站起来跟安身国说道:“爹,这麦本来就稀,早上起的也早,趁着天凉快,割着也快。”
“是啊!你这几亩小麦,本来就不咋地。当初你非要这小牛屎山和这一片荒地,现在知道后悔了吧!看这个样子,能收三百多斤小麦就不错了。”安身国说完,弯腰就准备帮儿子割麦。
安家源就说道:“爹,这麦我一个人割就行了,你们几个帮忙往场里拉麦就行了!我打算今天直接把麦给碾了。”
安身国见儿子既然这么说了,也就没有什么意见,拉着架子车就跟安家旺、安春香、身书珍四人开始往场里拉麦。
龚雅芳侧领着大丫、二丫、安春稳她们几个,跟在后面捡掉在地上麦头。
就这样,等安家源把剩下的小麦割完后,安身国他们几个把割好的麦子,也快拉完了。
安家源把镰刀放到场里,喝了一茶缸凉开水,然后就代替安身国开始拉麦。
等把麦子拉完后,安家源几个人拿着木杈,就开始摊场,把小麦铺在场里暴晒。
木杈,是一种传统农用工具。到了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无论是装车、晾晒、秸秆堆成垛,都离不开木杈。
木杈是用天然树杈做成的,把能做木杈的树杈锯下来,然后刮去树皮,趁湿用火熏烤,再勒弯整形,接着打磨修饰。就这样,一把木杈就做成了。
木杈与木柄铁杈相比较,木杈有很多优势,它坚固有弹性,而且又轻快,叉尖平滑,又不会扎场面,最适应在打场的时候使用。无论是摊场,翻场,挑场,堆垛,木杈都非常好用趁手。
等到中午十一点的时候,安家源带着草帽,牵着牛,牛后面拉着石磙,安身国跟安家旺两人拿着木杈和尿桶。
就这样,安家源三个人来到了打麦场,开始碾麦。碾了半个小时后,拿木杈抖搜一下翻个面,等到两点和四点的时候,再各自碾一遍就可以了。
在碾麦子的时候,如果牛要拉屎拉尿,就赶紧拿着准备好的尿桶接住,等接完屎尿后,接着碾场。
到了下午四点的时候,在碾过最后一遍小麦后,安家源一家人就开始起场了。
安家源和安身国等人,各自拿木杈,用木杈将轧碎的麦秸翻起来,抖落掉里面的麦粒,然后挑到场边堆成垛,留着以后铡碎了喂牛用。
接下来,安家源等人又用木锨跟推板,把带糠的麦粒推到场中间堆积起来,趁着这一会有风,直接就开始扬场了。
扬场其实也是个技术活,一般都是年龄稍大的扬。老把式,能掌握住时机,每当过来一阵小风,扬场的人就会手持木锨站在下风头,铲起一木锨带糠的麦粒,迎着风,划岀一个弧度抛上头顶去,漫天飞舞的麦穅顺风飘下。而那些迎风岀去的麦粒,随着一阵阵噼里啪啦的落地声,就是一片金黄的麦粒了。
如果是把式不好的去扬场,很容易把麦糠撒到头上,甚至麦粒还会掉到飘出去的麦糠里。
今天杨场的,自然是安家源的老爹,安身国来扬。而安家源则站在上风头拿着扫把,等安身国把麦子扬出来后,如果麦子里面夹杂有麦秆或者是麦头,就用扫把把它扫到两头空地方。
等安身国把麦子扬完后,安家源看了一下,大概有四百来斤小麦。
安家源也不打算装起来拉回家,直接留在场里晒两天,等晒干了再拉回家。反正自己爹妈他们的麦子也不太熟,还得再等几天才能割,现在也用不上场,还不如自己用来晒两天小麦再说。
安家源打定主意后,对父母他们就说:“爹,妈,麦子就不用装了,我打算留在这里晒两天,等晒干了再拉回家。晚上我睡在这里看着,你们把麦糠拉回家就可以了。”
碾完麦子麦糠,可以拿来喂家畜,牛、马、驴、骡。在农村,碾完麦子后,都会把麦糠包回家,然后拿来喂这些家畜。
安家源老爹喂了两头大黄牛,这一年到头,得两大屋草料。收小麦,正是储存草料的时候,只要是能拿来喂牛的,那是越多越好。
安身国用了几个包单,把麦糠包完后,直接放在架子车上就拉回家了。
吃过晚饭后,安家源到自己家堰塘里洗了把澡,然后拿着一张草席,用包单包着一张被子,拎着就上场里睡觉看小麦去了。
安家源到了场里后,在地上铺了一层麦秸,然后把包单铺在麦秸上,在铺上草席,把被子放在一边。
就这样,安家源躺在席上,望着满天星斗,寻找着自己熟悉的星座,听着旁边地里昆虫的叫声,慢慢的就入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