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源一行人出了肉联厂,来到街上安家旺和安春稳就高兴的说:“哥,哥,卖了这么多钱,?我要吃糖,?你给我买糖吃,好吗?”
大丫和二丫听到小姑和小叔要吃糖,就嚷嚷着喊:“爹,爹。我也要吃糖,?我也要吃糖,你给我买一块,好吗?”
安家源心想:卖了这么多钱,回去先把支书家的那一百还上,?再把大伯家的五十也还上?,过年的时候把大姑和小姑家的五十块钱也还上。自己爹妈家的钱先不还,到时候把那两根小黄鱼找机会给卖了再说。于是就财大气粗地一挥手说:“买,都买。”
安春香却说道:“哥,你别惯着她们两个。家里欠的钱你还没有还完呢??留着还钱吧!”
没事,?大哥有钱,走,买东西去。”领着一帮大小人就开始逛了起来。
安家源一边逛着,一边考虑着要买一些什么?眼看再过几天就要入冬了,天气也越来越冷了,家里也没有什么棉衣,自己也从来没有给弟弟妹妹们买过什么新衣服,于是就领着一帮人来到了镇上最大的供销社。
来到供销社,安家源走到卖布料的跟前,看到那里摆着几款布料放在那里。这个年代?,农村人都是自己买布料回家做衣服、做鞋子穿的。而这个年代的衣服颜色,妇女穿的大多都是大红格子花布衫,男的大多都是穿灰衣麻布衫、军绿装,上下四个口袋。在当时,这样的衣服很流行。
这个年代的布料比猪肉贵,一尺布要七八毛,好一点的布料要一块多。
安家源算计了一下,大人做一身衣服大概需要七尺到八尺之间,小孩子大概需要三到五尺不等。一家男女老少九人,自己和两个女儿每人做两件,剩下的一人做一件。这一算,差不多快要一百尺了,就买一百尺吧!于是就决定多买几尺,回家让妈跟二妹再做几双鞋子。
由于买的多?,所以安家源就让二妹安春香去跟人家讲价。供销社的人一听说要买一百尺,于是就按最低价七毛钱一尺算。七十块钱就这样花了出去。看的二妹安春香又心疼又高兴。小妹安春稳更是高兴的只跳:“有新衣服穿了,?有新衣服穿了。”
接着又买了三十块钱棉花,安家源前一段时间又看到二妹跟人家学打毛衣,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买毛线,所以就一直没有实现。
安家源自己也想穿两件毛衣,于是大手一挥,又买了五十斤毛线,花了三十元。供销社的人看又买了这么多毛线,?就送了两幅打毛衣的钩针和竹签子。
最高兴的就属安春香了,上去一把抱住安家源的胳膊就说:“谢谢哥!你对我真好。到时候我给你和大丫二丫一人打一条毛衣、毛裤,再给你打一条围脖。”
接下来,安家源又花了十块钱买了一箱六瓶装的好酒,晚上还钱的时候,给支书送两瓶,?再给大伯送两瓶,剩下的两瓶给爷爷和爹他们喝。
看到东西买的差不多了,安家源一算,这钱还真不扛花,一不留神就花超了,一百五十块钱就这么出去了。钱不够还了,算了,家里还有几十块钱,对一对应该够了。于是安家源就问人家要了一根绳子把布料和棉花、毛线绑到一起,抗在肩上,拎着一箱酒,让二妹和家旺背着大丫和二丫就往家回。
这个时候安春稳极了,拉着安家源的衣服说:“哥,你忘了一件事,你还没有给我们买糖吃呢!你可是答应过我和大丫二丫的。”
安家源一听,顿时懊悔,心想,怎么会把这事给忘了,于是放下东西又买了五块钱的疙瘩糖,一大袋子,有十来斤,省着点吃够她们吃一两个月了。
安春香说道:“哥,?买个一块钱就够了。别惯着她们乱花钱,回家咱妈又要说你了。”
“没事,哥心里高兴。来、来、来,?大家一个人先吃两块。”安家源给每人剥了两块糖?,放在嘴里。自己也吃了两块。
接着,一行人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