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弘晟轻笑,“建造过冬的房屋必须雇佣青壮年劳动力,朝廷必须支付报酬。大周各地粮仓的存储量已经不足了,朝廷已经开始考虑向邻国买粮了,怎么可能不支付银两?”
“赊账不可以吗?”
弘晟捏着她的脸颊,“你想什么呢?应对国家大事不是开酒馆,哪有赊账这种奇怪的说法?难不成朕要跟百姓耍无赖,拖延他们的工钱不发?”
“皇上还是没明白我的想法。”意远眼中的希望之火仍未熄灭,她轻声问,“青壮年劳动力建造的房屋给谁住?”
“当然是受灾害影响的百姓。”
“那既然他们为自己建造房屋住,为什么还需要朝廷支付报酬?”意远见他要反驳,便忙扬手止住了,继续说道,“天灾面前,本就不应只有皇上和官员们在抵挡,只有君民齐心协力才有可能渡过这一场难关。”
“……”
“建造房屋的目的是为了让百姓顺利过冬,既然最终惠及的是他们自身,他们为何不能体谅朝廷延发银饷?”
弘晟的思路好像被打开了,他凝眉沉思,“但百姓未必相信国库已经临近亏空。”
“在亏空之前,皇上都不必真正实行求赊的方案。皇上可以从现在开始公布国库存银数目,在未来每用出一笔,就昭示天下,这样的做法是最能赢得百姓信任的了。”
“……”
“百姓离开朝廷的救济也活不下去,朝廷没有百姓的体谅也统筹不起救济。朝廷和百姓本为一体,为何非要割裂开来,互算利弊呢?”
意远的话铿锵有力,她能有如此卓越的远见全赖此前是贫民的日子,没有人比她更清楚百姓与朝廷的唇齿相依关系。
也是直到此刻,弘晟才明白道晏占卜出来的“帝主东北,后辅在难”的真正意思,意远的确是辅佐他的那个人,但她的辅佐并不是具体到政策上的辅佐,而是在他思路穷竭时,为他开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弘晟召六部大臣重新议事,意远本欲离去,但弘晟挽留她在乾清宫住了下来,虽然政事迫在眉睫他已顾不上许多,但他仍看出她脸上的憔悴。
她有话未说。
将各项事情安排地差不多之后,已经接近子时。弘晟回到寝殿后才发现,她就半卧在榻上,用手撑着额头,一边打着瞌睡,模样倒有些憨。
“意远?”他拍拍她的脸,唤醒了半睡半醒的她,“别这样坐着了,快些躺下吧。”
意远眼神迷离,刚刚从梦境中苏醒过来。她看到眼前晃动的高大身影,一下子抱住了他的腰,呜呜地啜泣起来,“皇上…你别不要我…”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