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什么人都有,往来客商最多,还有巡逻的士兵,以及乞讨的流浪汉。高阳想到城门处往外看看外面的样子,主要是想看看外面变化大不大,他心里还挂记着的那把剑。
两人走走聊聊,来到了城门处,现在城门已经禁止闲人通行,只有持着通关文书的重要人物才能出入。城门虽然开着,门口却站着两排二十余个卫兵,高阳远远地站着,即便不敢靠近,卫兵还是警惕的看着高阳。
透过城门,城门外也是闹市一样,外面各种小摊子并不比城里的少。这个地方长年以来都是作为集镇交易的地方,突然封禁仍然阻止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城门外是一片河滩,过了河滩,就是锁龙道。这里是洛国天然的护城河,洛国在通云关城墙内驻扎了两千余人,人数虽不是很多,但在这种优势地形上,这两千人足以抵挡数万人的进攻。
“不知道那个地方有没有被人发现……”
高阳心里念叨着,燕儿却突然拉了高阳一下。
原来燕儿是看到了一个乞丐,就在城墙根那里,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妇人昏昏沉沉的斜坐着,手里搭拉着一个破碗,碗上还有风干的剩饭。
燕儿说:“哥哥,你看……那人好可怜呀。”
高阳也顿生同情心,几年前他刚来这个地方谋生的时候,不比这个妇人好多少。
高阳看了看周围,有一家茶铺,高阳过去买了几块锅巴,这已经算得上很好的东西了。高阳领着燕儿走近那个妇人,把锅巴给了燕儿,“去给她吧。”
燕儿拿着两块锅巴慢慢靠近,小心的放在那妇人破碗上,轻轻说了句:“大婶,给你吃。”
妇人微微睁了下眼,看见碗里的好东西顿时眼睛瞪大了,她再看看燕儿和不远处的高阳,心里明白了,冲着他俩笑着点头示谢,燕儿跑回高阳身边,高阳也对妇人笑了笑。
通云关虽然不大,但是对于从没见过城市的燕儿来说,的确是十分新鲜了。但是通云关也就这么大,平时也不让出去,一天也就逛得差不多了,城门外的地方对于燕儿来说又倒像是另一个新世界。燕儿理所当然的又要求高阳带她出关门玩一玩。正好高阳也想去找找当年藏起来的那把剑,很爽快的答应了。
离开关的时间还有半个时辰的时候,城门口内外就已经排起了长队,队伍里大多是要进出做生意的,当然也少不了做其他事的。
城外一些不惹人注意的地方,或蹲或站,有三五个人像是游闲无事的人,他们看起来没什么奇怪的地方,但是他们总时不时瞄向城门的眼睛暴露了他们不轨的企图。
时间刚到,城门大开,进出的商旅各走一边。高阳心里只记挂着那把不知还在不在的宝剑,燕儿眼睛直勾勾的眺望着外面,听高阳说,外面就是无主之地了。那里无人管辖,洛国不愿意费力管理,蛮人更不会有意搭理这里。
因为两国实力的缘故,通云关里面要比外面富庶得多,出城的人有不少身藏巨款的商人,他们主要到关外购置一些关内缺少的稀有草药,通常还会有一些走私铁料的商人,他们的东西对蛮人来说更有吸引力,平时的农猎用具自不用说,蛮人军队所用的兵器更是少不了这些铁料。
高阳和燕儿终于挤出城,燕儿在城外像是撒了欢的羊羔,脚下根本停不下来。
高阳记得当年他把宝剑埋在了一棵大树下,本来这种事情很容易记不清,但是由于当年差点丧命,启衅质问高阳那位左庶长的消息时,高阳脑子里死死地记住了当时的情形,尤其是藏剑的情形。
高阳大概估摸一番,燕儿要在外面玩,自己还要找那把剑,现在距离通云关闭关的时间只有一个时辰多点,时间赶急点还能回去。实在是回不去的话,好在关外也有几家客栈,高阳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心里踏实了些。
只不过现在通云关外的情况跟去年大不相同了。自从去年蛮人跟洛国那场小冲突之后,洛国对于关外这一块的治安管理完全停止了,只有一些军哨每天里外通报。再加之东面锡龙人的进犯,通云关这一带突然兴起了许多盗匪。
燕儿出关本来就是一个目的,看,玩,买。城外的花样自然是蛮族人的特色,从小到大没出过父母照顾的燕儿更是看的眼睛不够用。没见过的东西多,燕儿感兴趣的也就那几样,蛮人晒的老鼠干,虫干等各种干货,整块的兔子皮,獾皮,多彩秀丽的鸟毛做的帽子花饰,燕儿站在摊子前走不动了。
高阳还是想着能回城里去,虽然他是要到关外,但是心里仍然抵触,在洛国的地盘,心里还是踏实一些。
高阳自己买了一个锄头,给燕儿买了一个插着五种羽毛的头饰,哄着燕儿让她走。燕儿也很听话,就是脚上不听话,一步三回头。
忽然城门口一阵骚动,高阳心里一惊,赶紧拉住燕儿,城门还在进出的人乱成一团,四散奔逃。原来是抢劫,城外盯了半天的强盗终于对一支商队动手了,高阳不知道谁这么倒霉,但是外面突然大乱,高阳首先想到保护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