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一周后,工大附中招生办终于给吕新月妈妈打来了电话通知她女儿被录取了并通知她第二天去金桥外语学校交三千元保证金然后双方签约。在交费签约现场,吕新月妈妈听工大附中招生办老师说那天在金桥外语学校参加考试的学生超过1000人,可今天只录取了200人。在参加考试的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在省城一些知名的奥数班学习,堪称拔尖的学生。所以今天能被录取的学生都非常有实力。
听这那位老师这么一说,吕新月妈妈不禁为她在这次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她还问了一下其他家长关于在这所学校每年上学的费用。他们说打听了上届学生每年算上一万一千元的学费及其他费用,每个在工大附中就读的学生每年的总花销至少得超过两万元。一听这话,她顿时就犯起了愁,打起了退堂鼓。她开始犹豫该不该让吕新月到这所学校去学习。
她现在心里十分矛盾。吕新月没考工大附中前她怕失去考试机会,现在考上了,她又犯愁以后孩子上学的费用。摆在她面前的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工家庭,她和她爸爸每月的总收入加起来也只有三四千元。每月去了她们交房租和其他日常花销,结余也只有两千元。如果供吕新月上这所学校,每年得花两万多元,这可不是一笔很小的花销,这样他们每个月也就不能剩多少钱了,这势必影响他们家的生活质量。如果吕新月上了工大附中,她们家可能就得过东拼西凑看人家脸色借钱的日子了。
吕新月妈妈以为小升初择校交学费也可以像买东西那样可以讨价还价,就跟工大附中的老师哭穷说她家困难能不能像那些免费录取的学生一样少收一些学费。工大附中的老师一脸不高兴,几乎用鄙视的神色对她说这学费是不能因为家庭困难而打折少收的。
那位老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吕新月妈妈,免学费的学生是因为他们学习成绩突出,比一般的孩子更出色,基本上都是班里的第一第二的学生。他还说免费不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学习没有他们好,但有体育、音乐或美术方面的特长,必须在省市一级的比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也可以适当酌情减免学费。
听到这里吕新月妈妈的眼睛不禁一亮,她仿佛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这时她想到吕新月如果每天坚持练习跑,如果能参加明年省市的春季运动会获得三等奖以上的奖项,不就可以免一些学费,给家里省一些钱吗。那样就用不着将来在东拼西凑借钱供她念书了。想到这里她毫不犹豫地把那三千元钱交给了工大附中的老师,并在保证书签了字。
临走前,她不放心还特意问了一个戴眼镜的女老师说吕新月跑得快,如果她明年参加省市运动会获奖,正式入学的时候能否免学费。
那位老师不耐烦地说明年六月份还得交另外八千元钱算上这三千元钱是第一年学费。如果孩子在这之前能获奖,到时候肯定能免一些学费,要是孩子实力超群,学费全免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