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世拿着自己绘制出来的图纸,仔细地考虑了一下这轴承的结构和特点,将其中的难点一一列出,然后再加以分析。他发现,这轴承的制造比起齿轮来真的是复杂多了,首先制造轴承的材料要有很高的硬度,青铜看来是不合适了,就是目前生产的钢材还不知能不能承受;其次是如何解决轴承精度的问题,轴承的主要结构是轴承内、外圈和滚珠,制造时都需要有很高的精度,如果精度不够,就会出现滚珠脱落的情况;第三就是有些部件的制造技术没有掌握,轴承内、外圈还可以和制造齿轮一样用浇铸的方法制造,但轴承还需要大量统一直径和圆度的滚珠,这种东西他现在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制造;第四,在没有车床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轴承内、外圈的平滑和光洁,这件事情也很关键,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面对这些难关,刘景世与文君开始逐项讨论。
钢材问题暂时先不去考虑,实在不行就用加大加厚的方法解决就是了,精度问题的讨论到最后竟与滚珠的制造合在了一起,因为,轴承内、外圈之间的间距便是滚珠的直径,滚珠的问题解决了,轴承内、外圈之间的间距自然就迎刃而解了。然而,这个滚珠的制造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两人绞尽脑汁,却想不出一个适用的办法。
想不出办法也得吃饭,要不饿坏了就更想不出办法来了,可是心里有事,这晚饭也吃的心不在焉。刘景世一边吃饭,脑子里仍然是飞速地运转着,发散式思维,联想式思维轮流开动,思绪如天马行空,现在的他状态极好,当真是灵感若泉,妙思如潮。你别说,还真让他联想着了。
文君的饭先吃完了,边思考边把两个碗摞在一起,无意识地转动着。这个动作被刘景世看在眼里,心中猛然一动,突然激发起了他的灵感。他饭也不吃了,一把抢过文君手下的碗,如获至宝般地研究起来,他在两个碗中间放了许多圆圆的筷子,然后轻轻一拨,上面的碗就转动起来,一切问题倏然而通——现在的条件既然制造不出合格的滚珠,就用滚柱来代替,滚柱用圆形的钢筋锯成段,稍加磨削便可以将就着用。再把轴承的内、外圈做成碗一样的圆锥状,内、外圈之间在滚柱轨道的位置设计凹槽,为保持滚柱的距离,防止滚柱疏密不匀,再做一个隔圈来卡住滚柱,最后在碗上面……不,是在轴承上面盖上盖,固定好,这样,一个制造轻松,安装容易,精度要求不高,无须抛光,维修简便的轴承便在他的脑海里做得了。
原理只要想通,制造方面的问题文君就能搞定了。这时两个人才发现,天已经完全黑了,一天下来,两个人都累坏了,虽然解决了两个大问题,心情不错,但也无力卿卿我我,一夜无话。
接下来就剩螺旋桨了。
第二天,刘景世让文君去制作轴承,自己一个人开始研究螺旋桨的问题。
研制螺旋桨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螺旋桨的直径大小,直径太小,推力就保证不了,直径太大呢,需要的动力就大,零部件需要的承受力也会增加,有可能会欲速而不达;一个是螺旋桨叶片的角度,这个和螺旋桨的直径问题一样,太大太小都会影响螺旋桨的效率。
他回想了一下电风扇的大概形状,用铜片剪出了一个三角形的螺旋桨叶片,穿上轴,固定起来,再安上摇柄,边摇动边测试着风力和动力之间的关系,一点一点地调整着叶片的角度,最后,确定以十五度角最为合适。然而,这时他又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三个叶片只要稍有差距,旋转时就会产生摆动,转速越快,摆动的幅度就越大。
现在,解决这样难度的问题对他来说已易如反掌,对此,他稍加思考就想出了办法,那就是在制螺旋桨合范的时候,用一个叶片作模,这样就能统一尺寸和角度了。至于螺旋桨的直径问题更难不住他,到时候多做几个不同直径的安上试试,哪个合适用哪个不就得了?
所有的问题全部解决,在文君那崇拜的目光里,刘景世对自己的信心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知道目前的造船工地上还用不着他,便在文君的军工厂里留了下来,一面帮助文君解决一些在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面考虑在即将诞生的舰船上配置什么样的火力。
当前,这个世界上的水战还是处在以弓箭对射、跳帮肉搏为主,火攻、床弩、投石机等远程攻击为辅的时代,刘景世对此是绝对看不上眼的,在他心里,他的这些战舰应该是一座座可以移动的超级堡垒,水上对战能将敌舰消灭于威胁之外,陆上能为部队登陆提供火力支援,还能在必要时打击沿岸的敌方目标。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非大炮不能为之。刘景世现在的大炮,虽然是一种经过改良的能发射霰弹的土炮,但是只要将炮弹换上实心弹头,就可以把射程大大提高,其巨大的穿透力正是木制舰船的克星,而且,要将这种大炮安装到战舰上去也并非难事。只是,光靠这种大炮还是不能成为对陆地目标进行攻击的有效武器,一是射程短,二是破坏力小,所以,刘景世便又重新拾起了在他心中酝酿已久的“火箭炮”。
这火箭炮的构想他其实早已考虑成熟,*的问题一解决,其余就剩下实验了。前些日子他是实在抽不出空,所以才没有把火箭炮的实验进行下去,现在正好利用这个时机把以前没有完成的工作做完,也为即将下水的战舰提供一种强大的火力。
于是,刘景世就在协助文君制造舰船动力系统的同时开始了他研制舰载火箭炮的工作,一旦遇上一些具体制造工艺方面的事情,文君也会向他全力提供帮助,两人并肩工作,仿佛又回到了以前研制*的时候,那种甜蜜亲近的感觉让两人留恋不已。
在这种情形下,刘景世的研制工作自然是非常顺利,设计图纸很快就绘制出来。他把这种舰载火箭炮设计为多管火箭炮,考虑到黑色*爆能较低,他把*的口径定为二百八十毫米,爆炸部可载*六公斤,推进部的长度是爆炸部的两倍,为了增加*飞行时的稳定性,其尾翼设计为二十度斜角;
*爆炸部的*是撞击式,*内部的中间安装一根几乎贯穿于整个*的撞针,当*在击中目标后,弹体前方的撞针顶碎爆炸部与推进部之间的横隔,使前面爆炸部的*混入后面燃烧着的推进部,同时撞针的尾端堵住喷射嘴,从而引起爆炸。
在文君和军工厂科研小组的协助下,实验用的火箭炮发射架和*很快就制作好了,刘景世便领着文君等人把火箭炮拉到郊外的一个没有人烟的山沟里,开始了试射。
固定好了发射架,把*装入发射管,将仰角调整为四十五度,这是测试火箭最大射程的角度,然后顺好引线,找了个掩体,一切准备妥当,只听刘景世一声令下:“点火!”引线即被点燃。
“嗤……”随着燃烧的引线一寸一寸的缩短,大家的心也紧缩起来,连气也顾不得喘,两眼紧紧盯住引线的火星,直到消失在发射管里……
“呼——嗖——”只见发射管抖动了一下,后端突然喷出一股长长的火焰,*从发射管里猛地窜了出去,带着一声尖啸,一溜火光,飞向远远的山坡……
大家急忙从掩体里跑出来,顺着火箭后面冒出的黑烟寻找着火箭的影子,还没等看清,就见远处的山坡上突然盛开了一支黑红的花朵,好久,才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轰!隆——隆——隆——”回声如雷,久久地回荡在山谷之间……
“成功啦!”“万岁!”又是一阵欢呼雀跃。
刘景世对此已经闻之若素,面带微笑地向大家挥挥手,便心情平静地上前观察起了发射架,见发射架并没有异常,就捏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怎么?发现什么问题了?”文君看到刘景世凝重的神情,不由紧张地问道。
“哦,没什么。”刘景世心不在焉地冲文君裂了一裂嘴,然后看了眼弹落点,道:“量一下距离吧——有二十里?”
“肯定要多,”文君眺望了一眼那个山坡,欣喜地道:“何况那个山坡比这里要高不少,真要算起来,实际距离还要再加上一点。”
“啊……”刘景世现在已经不去在意这些事情了,他在考虑一个新发现的问题。别人没有注意,他却看的很清楚,刚才*在乍一出膛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轻微下跌的现象,这明显是*初速不足的特征,而其关键问题就在于推进药产生的推力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否则,不光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射程也不会如此之短。
据他所知道的军事常识,*的射程一般在二十公里以上,而这次的实验,却只有十公里多一些,差距也太大了点。虽说十公里的射程也可以满足当前战争的需要了,但初速不足的问题却必须要解决,如果不加以解决,绝对是会影响准确度的。
文君见他在想事情,就不再去打扰他,指挥着众人测量射程,整理发射架,准备回城。
——按说,这*的力量也不是太小,主要问题是向后喷射时喷的对象是空气,反作用力便大大地削弱了——刘景世仍然在思考着——如果把发射管的后面给封住,不仅可以解决初速低的问题,还可以增加攻击的精确度,也不用担心后面冒出的火焰会伤人了。只是,这样一来,发射管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火箭炮的轻便优势便丧失了。
正在难以取舍,文君上来轻轻地问道:“这火箭炮在船上安装到什么地方啊?我刚才看见发射时喷的火可不小呢,千万小心不要烧着了别的东西。”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刘景世从文君的话中一下得到了提示——是啊,在船上还顾虑什么轻便优势啊,就这样了!堵住发射管的后面,加粗发射管!
于是,战舰的火力问题也解决了,整个战舰再无难关!
ps:苦啊,我可被这两章给害惨了,为了承诺一句“可操作性”的话,真是绞尽了脑汁。大家若是觉得还可以,就赏几票推荐吧,迎春在这里说声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