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代周朝及其以前,由于当时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及贵族具有很高的威望且势力很大,对当地的百姓影响很大,就是朝廷对他们也得容让三分,无论是在平常安定的时候还是在转乱的年代,朝廷都需要依靠这些世家大族及贵族来统治安定地方,就如前朝,周太祖起兵逐鹿天下的时候,为了拉拢这些大族对其进行经济上的援助以及安抚打下来的城池的安定,大肆的对这些大族进行封赏,大族中做官的越来越多。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就制定了一套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将人分为了十二等:其中皇族最高,但依照分支远近分为三等,凭借才能或在中央或在地方任职;剩余的分为上中下三等,这三等之中每等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凭借等级来选拔任用人才。正所谓下品无寒门,士人为上品。若在当时你不是世家大族出身或者没有这些人的赏识推荐,一辈子就只能混个小吏或者在这些大族中作门客。经过周朝三百多年的发展,这套制度已经深入当时士人的心。在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能力的饱学之士怀才不遇,终其一生也没能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
……………………….
据说,一个职业小偷在决定去别人家偷东西之前,都会在事前去那户受害者的房子周围转上那么几圈,查探一下“敌情”包括周围的地理人物风情,这个的专业术语叫踩点。然后,小偷在制定相关的计划如怎么进门、进门的时间及在屋里的空闲时间、怎样撤退及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等等。这样一系列的流程做下来之后是手到而擒来啊。
而现在,郭璞也遇上了一个类似的事。昨夜前去拜会司徒时,老司徒提到了二皇子,并且以老司徒的品行为人对这个二皇子赞誉有加,想来这个晋国的二殿下也确有其能,只是不知道这个二皇子的志向又是如何。如果他只是想做一个贤王并无改革国家统一天下的志向,那就得另谋其主了。
按照晋国的宫里制度,二皇子几年前就搬到宫外头居住了,只是由于陛下对他的喜爱,所以赏赐了他一座豪阔的宅子。但因为他没有什么功劳且按照以往的规矩无功劳不封爵的说法,所以二皇子并无亲王的爵位,有的只是皇子的身份。
四天前的一早,郭璞就前往二皇子居住的府邸,来到府邸前,郭璞向前看去好阔气的宅子,好大的大门,好威武的狮子啊。在欣赏完二皇子阔绰的大宅子后,郭璞并没有前去敲门,反而绕道去了府邸的后门。他站在后门外等待里边的人出来,一遇到有人出来,他就向前去询问有关二皇子生活上的事,比如一日几餐、每餐都吃什么、一天下来光饭菜都消耗多少钱财,得到了足够的消息之后,他又转道去了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