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锋也是通过朋友,好不容易才联系到徐孝义。但是徐孝义听说之后,没有拒绝,双方由此开始了合作。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徐孝义做人做事,为的是求财,讲的是缘分,我敬重计老爷子的为人。所以计总通过朋友找到我,我没有二话,因为我信任他们。”
计锋微笑着,也在心里感叹,一个人的名声多重要啊!有时候真的就能让一家人绝处逢生。而且这种美好的名声可以传递给自己的后代,让他们也能受益。
徐孝义望着关欣,“我之所以答应帮你,是因为关彤曾经帮过我,我这个人有恩不忘,而且……”说着,他叹息一声,“当年在一起学习的时候,我们就互为欣赏,我一直觉得关彤行事谨慎,做人做事都会留有余地,谁知最后还是弄了个莫须有的罪名。”
关欣道,“好在我父亲还很看得开,现在每天读书、画画,仿佛这样的生活正是他想要的。”
“那他以后怎么想的,就真的放心把偌大的泰和投资交给你一个女孩子啊?”徐孝义说的是心里话,其实计锋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在关欣面前直接说这样的话还是显得略微不妥。
关欣倒没在意,“我上次去跟父亲商量了一下,他对功名利禄已经心灰意冷,很想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假如这次我们能夺回泰和投资的控制权,我会对泰和进行大面积换血,全方位改革,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我知道父亲在泰和的后期也有些权力过大,缺乏制约,其他的中小股东和投资人也会有些意见。大家不能群策群力,所以董事会的很多战略方向才会出现判断失误。我想重新让公司的股东会回到正轨,拥有监督、制约董事会的权利,再改进管理方式,引进职业经理人团队,将决策和管理完全分开。在适当放权和激励机制的有效保证下,使职业经理人团队更加稳定,更加高效。”
关欣所说的,也正是徐孝义和计锋所担心的,他们入股出资,全力以赴,图的是泰和的长远发展,是长期的股息回报,至少是对公司决策的参与权。
关欣这样的想法,确实也让他们眼前一亮。
关彤这一代企业家,从初创到壮大,靠的是强势手腕,公司的统一性和执行力。其中,低管理成本、中央集权的决策方式、应变灵活的经营机制,这些优点开始的时候特别明显,使得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易于立足。但是在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时期,本身的某些劣势就逐渐显现,阻碍了发展的脚步。
关欣曾经考虑过这些问题,父亲重情重义,这些年来,跟随他打过江山的老臣很多都身居高位。即使有一部分已经被宋建华换掉了,剩下的一部分仍然会让宋建华在公司的决策执行方面头疼不已。而父亲在后期,因为有这些心腹嫡系的支持,管理专制,决策随意性强,在用人上也受思想观念的束缚。很多时候企业往往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这样就会让不懂企业管理的人走上领导岗位,降低企业的管理水平。任人唯亲的后果使特殊人物把持关键岗位后,规章制度不起作用,关系代替制度使制度如一张废纸。家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合理分开,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由于是家长式管理,个人思想和阅历终究还是有限的,即使像关彤这样能力超群,骁勇善战的创业者,也再难以将企业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对于泰和投资的未来关欣做过深入的思考,而且她也觉得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虽是大势所趋,但在一定时期内,不等于完全取消家族企业制度。在过渡时间内,两者可以相互融合,互动发展。
她把自己的想法详详细细的说给徐孝义和计锋,同时仍然是在征求他们的意见,两个人频频点头,也终于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新人亮相,多多关照,多多指教,帮忙转发,万分感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