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画幅(1/2)

《黄山文笔峰》此画为张大千八十三岁高龄时忆游黄山之作,自题“以渐江、苦瓜两尊者法写此”。老笔纵横,苍劲有力,以赭色浓重施于山体阳面,多以皴擦为之,山脚染以花青润泽,更见黄山之奇和笔墨的老辣。大千晚年的系列忆游作品在简化具体真景的同时更以己意为之,气质淳化而兼具苍深浑穆。

五幅画中最熟悉的莫过于《清明上河图》了,这一幅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首都博物馆中。

苏纯熙亲眼见到过的也就是它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清明上河图》宽二十五点二厘米,长五百二十八点七厘米,绢本设色,作品是长卷形式。

确实是老管家口中画幅较大的一幅画。

它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国内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但是,这同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的五幅画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张大千和徐悲鸿尚且还是同一个时代的,但是张择端和他们差的不是一个朝代的。

三人的画风也颇为不同。

所以凶手为什么要动用这五幅画呢?

放开这些不说,既然有能力来到这间屋子,满屋子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真品有不少,赝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既然如此,为什么偏偏要拿走赝品呢?

目的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

“管家先生,有一点我始终不是很明白,这屋子中到底有多少是真品,有多少是赝品,既然屋子里有不少赝品,那么为什么之间你要说人命远远比不少屋子里的陈设?”苏纯熙这个时候终于找到了一个适时的机会来问这件事。

这个世界上哪里还有比人命更加重要的东西,伟人孔子伤在马棚倒下来的时候首先询问的是有没有伤到人。

老管家显然对这个问题的提出非常不解,在他看来那就是一个真理,哪里会存在什么质疑的话?

“生命生生不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也有人死亡,这就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够阻止,也没有人能够改变,生与死都是命中注定的。但是古董这一类的东西不一样,它是古董,它已经存在的时间远远比人的性命要长,它将来应该存在的时间也应该比人的性命长,时间越长它的价值才会越高。和人类的性命不同,它存在的时间是不可预测的,并且人们希望它存在的越久越好。”

“人命的价值尚且是不可计量的,但是古董呢,因为它存在的时间不确定,所以它的价值也是不可计量的。既然两者都是不可计量的,前者终会有陨落的那一天,但是后者可能不会,如此一来,二者的重要性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你说我这件展览室里有不少赝品这个问题我刚才其实已经解释过了,屋子里百分之八十的都是真品,只有百分之二十是赝品,不是故意要放赝品在这里的,只是城堡的几任主人都非常喜欢收集世界不同地方的古玩,但是有一些古董不是钱多有权有势就可以得到的。这一点我想你们作为中国人应该很清楚吧,比如说丢失的《清明上河图》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它不是应该好好地躺在你们的首都博物馆内吗?”

苏纯熙听完这一长段解释,内心是有些波澜起伏的,老者的语速很慢,不像是在解释什么事情,倒像是在陈述一段尘封在历史河流里的故事。

带着被岁月漂染的沧桑感,以及时过境迁、看淡一切的超脱感。

苏纯熙原本多年受教育坚信的理念就是人命重于一切,是有着不可估量价值的,但是被老管家这一番洗脑,她竟然觉得很有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