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一直很忙,在处理完楚皇的葬礼和新皇登基之后,又不见踪影。
和风走后,清雅再无求神拜佛的念头,一心想着靠自己要扭转楚国的危局。政局稍安,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各处牺牲将士的牌子带回各家,并发放该有的补偿。
清雅心中一直惦记大福的家人,便带着军饷马不停蹄的去了大福家中。
经过长途跋涉,清雅终于到了大福家门口,可在清雅面前的是残破的草屋和两座孤坟。
清雅心下一凉,走进这残破的院子里面空无一人,看情形似乎已经空了很久。清雅唤随行找来邻里问:“请问这户人家哪里去了?”
邻居老伯只顾叹息:“死的死,走的走。”
“这坟是……”
“大福的爹娘。”
“怎么死的?”
那老伯苦笑一声:“饿死的。这年头饿死正常。”
清雅皱眉:“不是每月都会寄来军粮?”
“那点军粮啊,不够养活一家四口人。”
“难道在没有其他亲人接济?没有其余姐妹兄弟?”
“哎,他家一脉单传。这不征兵把大福征走了。”
“不是有文,单传不上战场吗?”
“那又怎样,呆在家里就是全家人饿死,这上了战场,至少家里还有口粮。”
“可……”清雅从来没有考虑过军粮居然这么少,按征兵人头换粮,这一人当兵养4口人确实是不够。
“我听大福说过他还有媳妇,还应该有个襁褓里的娃娃。那他们两呢?”
“你说小花啊,走了。没办法,两老人为了给媳妇孙子有口饭吃,大福的军粮,他们都舍不得吃,给小花吃。说自己老了,要小花要多吃,这样孩子才有奶吃。小花也孝顺,也把自己的饭给老两口留下,可这不是办法。眼看一家四口都骨瘦如柴,老两口趁着小花喂孩子,喝了泸水死了。小花很是打击,用双手给二老刨坟。那手啊全是血渍啊。生生在坟前跪了3日。哎,可那老两口哪里知道,这本该够的粮食,后来由于前线粮食短缺,这军粮就没有按时发下来,说要供给到前线。没有办法,小花为了孩子有口奶吃,只得把自己和孩子卖身到大户人家做奴。”说完老泪纵横。
清雅听完,想起大福临死前的样子,本以为自己的牺牲能换来家人的安康,可却是如今这般模样,自己当日许下的诺言,成了一纸空文,甚是可笑。如此强烈的反差让清雅早已泪如雨下,哽咽道:“老人家,可知道是那户人家?”
“就是前面镇子里的程老爷子家。”
清雅命人拿来粮食给了那老人家,便走了。
程老爷子家,亭台楼宇,朱门大户。似乎没有被旱情影响。
听闻公主来临,程老爷子家惶恐,拿出上好酒菜招待清雅。摆了满满一桌子,里面有酒有肉。清雅寒暄两句,便叫来大福的遗孀。
小花骨瘦如柴,虽然年龄不大,可是却没有青春活力,眼神空洞死寂。像是活着又像是死去。小花颤颤巍巍来到大厅,将头埋得很低,大气不敢出。
清雅拉过小花的手:“你是大福的妻?”
一听大福,小花的眼神中亮了起来,环望四周再找大福的声影。
清雅从怀中拿出大福的牌子给小花。小花双手接过牌子虽不识字但其中透露的不好的预感另小花双手颤抖。那有的一丝渺茫的希望如肥皂泡沫一样破碎在空中。
清雅握着小花的手低下头,不敢看小花的眼睛,小声说:“大福以身殉国了,这是他的牌子。”
小花反而很是平静,这年头死人太过正常。自己也是垂死边缘的人罢了。
清雅向士兵招了招手,士兵上前一步将军饷放在小花的面前。五袋粮食。清雅道:“这是抚恤。”
小花静静的看着大福用命换来的吃的,一袋一袋的将粮食收归到一起。
清雅面对这个瘦弱又眼神空洞的战士遗孀,心中五味杂陈,一把抱住小花:“别怕,我答应过大福一定照顾好你们。”又转身对程老爷子说:“我要为她赎身。拿卖身契来。”
程老爷子赶忙将小花与孩子的卖身契献上。清雅一看,顿时很是生气,嘴巴哆嗦着:“十两!十两银子就将他们买下来了?”
见清雅发作,程老爷子大气不敢出。
旁边的士兵小声道:“公主,十两在这乱世已经很多了。乱世人命如草芥,能被收留有口饭吃已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清雅很是难过对着程老爷子,心下愧疚,也没在多说什么,只是从怀里拿出十两银子放在桌子上,当场撕了卖身契,对着小花说:“以后,你就跟着我吧。对了,孩子在哪里?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