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掌柜哈哈一笑道:“哪能,哪能呢!”,“德山,你过来!”
鲍德山端着上菜的盘子来到了李掌柜的桌前,说了声:“李叔,还添什么菜?”
李掌柜一听,这不是把话听拧了吗?随即骂了一句:“混小子,谁让你上菜了?”
“怎么了?叔不是让我上菜吗?”,德山反问了一句。
送亲的人也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李掌柜一看,送亲的没太明白自己的话的意思,就对送亲的又说了一句:“我刚才不是告诉你们是谁做的了吗?”
一句话提醒了送亲的人,各个都惊呆了,只听有人“啊”了一声,并说“这不是昨天就端菜的那个小伙子吗?”,“他是哪的?”,送亲的人进一步追问到。
李掌柜不紧不慢的说:“我们周村鲍家的鲍德山,过完年,毛岁才19,比我家的老三大八天。”
李家办完事的第八天,李家来人了。
说:昨天,孩子结婚七天回门,在张店住了一宿,今天,早早的就回来了。并说,孩子的舅舅也跟着来了。送亲那天,知道了鲍德山的家具做的很好,人又长的挺俊,看干活,这鲍德山的人一定不错,她家的大姑娘,过完年18了,还没找婆家呢,让我们给问问,做个媒,所以老三他们小俩口就早早的回来了。
鲍德山成家了,是李掌柜家给介绍的。女方是李掌柜小舅子的姑娘,姓名已无所考。家是张店的。
说起张店,今天的人,多数对这个地名没什么深刻的印象。可是,在当年的名气还是蛮大的。张店,在当时是大清国山东省济南府所辖的淄州的治所所在地。但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其知名度,远不如淄博、淄川、临淄等,现在变成了淄博市的张店区了。距离当时的周村也就六七十里的路,由于是治所所在,张店自然要比周村繁华得多。
据父辈们口传,鲍德山的女人,在当时,也是一大户女子,为人豪爽、大气,知书达理,人也长的标致,待人热情,还做得一手好女红。据说,她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毕家。毕家在淄博一带是有名的大户,明朝时,大明王朝,曾多次颁布诏书,并赐匾,褒奖毕自严治家严格,为天下人的楷模。受此良好家风影响,鲍德山的女人,自然做事得体,当年,家境殷实,只因看中了鲍德山的手艺和容貌,才下嫁给了鲍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