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之后三皇子入朝想必也是要分一杯羹的。朝局基本会呈多方分化,虽说偏倚的不大,但是只要宫中没有新的皇子出生,那么这些人便可以说是稳稳地立在大皇子身前的盟友,唯一的变数便是后宫。
因为圣德帝对大皇子明显的不喜,再者大皇子生母不祥,身份并不高,以及大皇子性格缺陷,可以肯定清流一派并不会将全部的荣辱放在大皇子一个人身上,他们需要的是一位更能代表他们清流一派的皇子,最好皇子的生母是清流一派的出生。
所以说清流一派的支持最多也只能维持在五年之间,在这五年之间,为了维持朝堂平衡,皇上一定会有新的皇子皇女出生,以此来巩固朝纲。
而到了那一天他们便不再是盟友,而是会化作尖刀,势要拼个你死我活的。所以钟离洛要的便是在这关键的五年中,将大皇子的势力渗透进朝堂之中。
大殿外
敖辰玉跟在工部侍郎林哲身后,扯着一脸假笑与几个不知名的小官含蓄。
侧目看着敖文宇镇定自若的的与围上去的官员交流,这皇后可当真是给老二做好功课了,做的是如此的得心应手,倒是自己缩手缩脚的,让人看着有些小家子气。
可终究也没有办法,至今为止他所接触的大多都是后宫中人,很少接触到朝臣。
倒是学了不少后宫中的阴损招数,有接触的朝臣也不过是几个讲习的师傅,以及交他习武的孙统领罢了。
这些人只是各司其职并不会真的教给他什么,所以总归是落到了老二的后面。不过倒不是什么大事,这仅仅只是个开始,谁也说不准明日之事。
敖辰玉看着大殿上那寓意着至高无上权利的龙椅,心中笑道总有一天他会坐在上面俯瞰众生,让那些瞧不起他的人跪在他的脚下向他俯首称臣。
而此时随着一声尖厉的声音传来:“皇上 ̄ ̄驾到 ̄ ̄。”
圣德帝随着仪仗走向御座,坐定后敖辰玉按之前学过的礼节,手执象牙朝笏,随着众大臣行一跪三叩头礼,之后便是四品以上的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
朝堂之下,由左右丞相为首,分居两侧,右相身后分别吏、户、礼三部的尚书侍郎,多为文人。右相身后兵、刑、工三部的尚书侍郎,较左相那边钟离清远这边多为武将,虽说两边派系混杂,但自古以来文武不合,两边着实是看对方不顺眼,双方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总是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两边一直是处于水火不容的状态。
比如此次大胜戎族,朝堂上的几位兵部的将军为此次战役功勋卓越的几位部下谋求赏赐,但礼部那边却不同意其的封赏。
礼部尚书璠玙……撇嘴冷笑道:“成将军,不能因为这些是你的部下你就可以这般罔顾事实,是您的那几位部下是打了胜仗,但是他们不听军令,擅自屠杀战俘又作何解释。监军劝阻却将那人斩了祭旗,又有何说法,不管怎么说那人也是五品朝廷命官是可以说斩就斩的吗?”
话音刚落,一个身材粗壮留着络腮胡子的人上前,一脸悲切的跪了下来对圣德帝道:“皇上明察啊,自古以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皇上你有所不知,当日屠城并非他们所想,那些戎族当真是狡猾,他们留在王庭中的那些人都得了瘟疫,他们歹毒的希望我冀域的士兵可以就此染病,之后他们便可不战而胜啊,最后我那几个部下察觉此事,只能出此下策,在说那个监军,自持身份比他们高,不听劝阻阻止他们,最后染上瘟疫他们只能将其斩杀,没有祭旗这一说法的,一切都是讹传啊皇上,皇上这些人都是贫寒子弟,一步一步靠拼杀积攒的军功才走到如今这个位置啊,他们天天在刀口上饮血,那天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请皇上不要寒了这些为国征战沙场将士的心啊皇上。”
此人是兵部尚书成罗实,是武将出身,曾为冀域开疆扩土多年,因年事已高,退居朝堂后线,朝中几位有名号的武将都是这位老将军提拔上来的,在武将中颇有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