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宋)周敦颐”
这一长句诗文,以端秀的笔迹铭刻于黄山莲花峰某处隐密的山谷石崖之上。
它是黄山莲云派第六代掌门人亲自以手运气,刻于其上,再吩咐门下染以特制朱色颜料,历经数代仍色泽如新,红艳逼人,隐隐透着一种难以言明的意味。
莲云派,开创于南宋时期,据说是《爱莲说》作者的某个后代及其友人创立的。迄今已近九百年,每一代掌门不仅身具深厚内功,更因为门派极少入世,避免外界纷繁乱事,崇尚淡泊养生之道,因此至今也不过八代,平均每一个掌门者都有百岁以上的寿命。足可称是长寿之人了。
门派虽历史悠久,却非鼎盛。因为莲云派招纳门徒的规定,实在是稀奇古怪,规矩严苛。
第一,不收男子。这一点还好,不算稀奇,自古以来有一些武林门派或得道高人,就有只收男不收女或者只收女不收男的规定。
第二个不收,就是不收外貌丑陋之人。可这个“丑陋”的标准,却制定得远比别处还来得高。容貌平平不行,其貌不扬更不行,歪瓜裂枣的一脚踢开,五官端正也会被判定为不堪入目,容颜清秀说是勉强可行。容貌被认可了,还要看气质,若非正派温婉或清新脱俗,而是过于妖媚或艳俗,也过不了入门这一门槛的。因此莲云门下,每一个都堪称是绝色佳人。
招纳门徒第三门槛,是要合乎眼缘。缘份之说,有些飘渺难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个人说合适了,可其他人却未必认可,这个没有一个实际的标准。现代人有个说法,叫投票选举,可在莲云派近九百年的历史里,根本不曾实行过这样的办法。门派中虽然有长老会,却名存实亡,门派掌门常常是独裁**,拥有一票决定权,把权力集中掌握在自己手中。招纳门徒,有时候掌门会把权利暂时下放给负责招生的长老,任其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考查,决定来报名的门生是否合眼缘。当然,有时候过了长老一关,掌门还会心血来潮,再行评定。这个就得看那人的运气了。
莲云派招纳门徒除了前三关,还有其他一些每一代掌门自己添加的五花八门、或多或少的招收要求。可以说,想进莲云,得过五关斩六将,历经诸多考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