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为了拉出两个孩子,被落下的房檩砸中,当场毙命。
欧阳钊没有看到爸爸的尸体,据说是被砸了头,面目全非,他们怕吓坏孩子,说什么也没有让他见爸爸的最后一面。
尔后几日,武备学堂、北洋机器局先后陷落洋人手中。人们心中的英雄聂士成部队,在八里台被八国联军包围。
聂士成沉着指挥部队浴血奋战,两腿受枪伤部下劝他退下,大将军仍奋不顾身,持刀督战,又被子弹洞穿两腮,颈侧、脑门和腹部,多处受伤,肠出数寸,壮烈牺牲。
参加战斗的大直沽子弟也死伤不少。人们再一次陷入悲痛之中。而最让赵培荣难受的当属欧阳夫妇的死讯。
他几乎没办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匆忙赶到天妃宫的他,亲眼看见了欧阳两口子的尸体,又见了他们留下的遗孤,赵培荣这个铁打的汉子忍不住失声痛哭。
欧阳夫妇的葬礼就是在这一片已沦为焦土的天妃宫举办的。从来讲礼数,好排场的大直沽人,发现此时根本就没有能力,为他们的恩人办一场像模像样的葬礼。
战争的屠刀还悬于颈上,枪炮声还在耳边萦绕,如今他们能做得,竟然只是能让逝者尽快入土为安。
出殡的时候,欧阳钊身着重孝,面色惨白,小小的一个人站在阴雨中,犹如沧海中的浮萍,那样的孤苦无依。
赵敏启从始至终都陪在欧阳钊的身边,一向鼓噪的他始终沉默。
赵敏启从再看见欧阳钊的那一刻起,除了叫过一声钊钊以外,就什么都没有说过。只是他的视线从不离开他,他会在第一时间发现钊钊想哭,想喝水,甚至想上厕所,他会用最快的速度递给他手巾,倒一杯温水,拿了草纸跟他一块儿去茅厕。
欧阳钊不好好吃饭,任凭大人怎么哄,也吃不过两三口。喂他饭的婶婶们,出了门就掉眼泪。每到这个时候,赵敏启就从口袋里拿出四处踅摸来得小零食,二话不说往欧阳钊的嘴里塞。
这些小零食来得可不容易了,兵荒马乱的,做小买卖的都不出摊了,赵敏启为了能让欧阳钊多吃点东西,几乎样样都是跑到人家门上求来的。好在人家只要听说是给大马来的欧阳家的小儿子吃,多麻烦都给做,而且不收钱。
在欧阳钊的记忆里,他人生的一开始,好像就有了赵敏启的陪伴。那些日子的经历的好多事,以后都成了他的习惯。
比如一没有胃口,立刻想起大梨糕的味道,想起熟梨糕的味道,想起白皮、京糕、糖粘子,想起赵敏启那双肉呼呼的手,软软的,却很霸气,经常捂着他的嘴,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死死盯着他看,神情中有一丝坚持,一丝期待,一丝恳求,让他不能把进嘴的东西吐出来,只能慢慢的咀嚼,吞咽。酸酸甜甜的滋味,伴随着他,成为了他一生最爱的味道。
……
欧阳示礼夫妇永远的留在了大直沽。下葬的那一刻,好几天没出声的欧阳钊大哭,一直哭得背过气去。。
几个照顾他的婶子、奶奶,流着泪轮番抱着他,让他尽情地哭。
赵敏启觉得那天也是他这辈子哭得最厉害的一次。声儿比欧阳钊都大。
他特别想欧阳叔叔跟婶婶,尤其是婶婶,轻声细语的,说话比娘还好听。在船上的时候,天天给他做好吃的,还给他洗澡,他多淘气都不说他。他那时候跟婶婶说,等到了天津,他就请婶婶去他们家,让她尝尝他娘炖的五花肉,还有三鲜饺子。
这些事都没做成。婶婶也没见过娘。婶婶会做好多饭,可是她说她不会包饺子,她说这次来天津,要学会这个手艺。
婶婶肯定没学成,估计也没吃上饺子。这么想着,欧阳钊就更觉得冤了,也更恨洋鬼子了。他使劲哭的同时,也下定决心,多吃饭长大个,长大了替叔叔婶婶报仇,
葬礼过后,赵培荣跟承慧商量,如今寺庙已被毁地面目全非,剩下几间能住人的房子,条件也很差。欧阳钊如今各方面情况都不好,特别需要人照顾。赵培荣家里虽然也没有女眷,但儿子赵敏启毕竟跟他友谊深厚,有他陪伴,对帮助欧阳钊走出阴霾,尽快恢复身体还是最有利的。
承慧并不愿意答应。在他的眼里,欧阳钊不是一个普通的孤儿,他的命早已和天妃宫紧紧连在了一起。但如今寺庙已毁,重建更是遥遥无期,自己又怎么能让一个这么小又孱弱的生命跟着自己受苦呢?
赵培荣知道承慧的心思,他也不是一个会说话的人,只是走到欧阳钊的身边,蹲下身子,摸着孩子的头:
“明天大爷就来接你。咱回家住。家里有大爷,大娘,哥哥,还有妹妹。不害怕了,什么都过去了,有大爷在,不害怕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