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book_text_content">
“三姐,我哪有那么好呀!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子而已。”李雪说道:“三姐,浩然有你和大姐、二姐这样的姐姐,真是他的福气啊。”
“是吗?可惜啊,我没有大的学问,不能为当前的开发做点事儿。哎,李雪,你们要是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言语一声。”
“好啊,三姐,以后肯定有麻烦你的事儿,你可不许嫌弃啊。”李雪说道。“要不,三姐,你明天和我们一块去吧,说不定我们还真的需要你这位向导呢!”
“要说向导,整个清河镇没有谁比得上柱子哥的了,他可是清河镇的土专家呢!”
“柱子哥?”李雪心里道:“这个名字这么熟悉呢?”
第二天,郭浩然、李雪两人便到镇上和教授汇合,郭皓月去柱子家去寻柱子,然后一起去镇上。
柱子的家住在东面,出了自己家的大门,向东走大约五百米,路北有一条极窄的,仅能通过两人的小巷,小巷的尽头,便是柱子的家。一个破烂的院门,斑斑驳驳,千疮百孔;院门之内,一个低矮的土坯茅屋,这就是柱子的家。
郭皓月推开那个破烂的院门,喊了一声:“柱子哥!”
这时,茅屋门“吱”地一声开了,柱子娘走了出来:“是皓月呀,柱子不在家,一大早就去镇上了。”
“哦。”郭皓月从柱子家里出来,没有见到柱子,心里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咦,柱子哥去镇上干什么呀?”
郭皓月来到镇上李雪说的栾教授住的宾馆前,老远就看见一群人从旅馆大院内出来,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和一个头发花白的城里模样的人在高兴的谈论着什么。那中年汉子,正是李福祥“解救”下来的清河村村民柱子!
“栾教授,整个清河镇的土地,按照盐碱的程度,从北到南,大体分为:沿海滩涂,大约二十万亩;盐碱地,大约十万亩;半盐碱地,约十万亩;良田,约五万亩。我们可以从南向北,进行考察。”柱子说道。
“好啊,就这样!”栾教授说道。
“咦,皓月来了,正好,她对这方面的事儿也很熟的,就让她也加入吧。”
“郭皓月,刚才李雪说起过你,欢迎你加入我们!”
于是,一行人沿着公路,骑着车向北驶去。一路上,大家谈着对这次大开发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一路前行。走了大约三十里路,再往北看,公路的两边农田早已不见,映入眼帘的,除了一望无际的盐碱地,就是一望无垠的盐滩。过了盐滩,再往北走大约十里地,就是清水河的入海之地了,有不少的渔船在此处云集,形成了东方市著名的渔港——清河渔港。以渔港为依托,此地形成了一个面积不大却商业发达的城区,——清河渔港镇区。这个镇区的西、北、东三面,都是一望无尽的沿海滩涂。
教授一行人望着这荒凉的滩涂,很是感慨。
“这些都是宝贝啊,都是清水河带给我们的宝藏啊!”栾教授看着脚下的土地,感慨的说:“我们一定要把她利用起来,否则的话,这不就是叫花子守着哥金饭碗么?”
测绘系的几个学生从自行车上搬下了测绘的仪器,准备对这片滩涂进行面积测量;农学系的学生们忙着进行土壤的取样、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地质系的忙着进行地质勘查;水产系的进行水产研究……而,郭浩然和李雪,则忙着进行各种数据的记录,材料的整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