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book_text_content">
从北京回来后,我们的公司突然破产了,其破产的过程我就不一一述说了。这样我就从一个还是混得不错的公司员工成为一名下岗人员。这不就开了个小吃店度过了几年。黄爱茹来后,我感到总是自己的所谓事业也就到头了,也算是后继有人。小店经过一步一步改进后也是渐渐往好处走,既然这样就让她这样的年轻人来做不是比我强的多吗。于是,这个店我就交给了黄爱茹。
自己回头总结了一下以往的经历。到了现在,回忆过去,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年龄的人,五十年代中后期的,哪一位没经历过困难岁月,哪一位不是在孩提时挨过饿受过穷?而且也都是历经了有时以来伟大时期的考验,那是从小学时期.直到老了。有一段打油诗就说出了那以后的一段生活写照:
吾乃七零后,君是五零末。
弹指半生余,而今六十多。
生在土瓦房,用的四方桌。
吃的是母乳,牛奶没喝过
麦秸打地铺,兄弟同被窝。
卫生不太好,老鼠特别多。
红薯黄面汤,青菜也凑合。
长到七八岁,抱凳去上课。
木有幼儿园,直接上小学。
一盏煤油灯,兄姊围一桌。
走路上学校,从未迟到过。
饿了分饭吃,都是杂面馍。
胖瘦无人讲,穷富没人说。
男女同板凳,从不送秋波。
学习很上进,读书靠自觉。
老师不补课,习题也不多。
寒暑假期到,割草喂兔鹅。
能知父母苦,自觉帮干活。
农忙抢收割,烈日皮晒破。
果树能结果,味好又止渴。
河中生鱼虾,沟渠有田螺。
杀虫用石灰,捉蝉烧柴火。
村里干坑了,捉鱼用蔑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