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至此,童鞋们会说你讲的片面了吧,我国历史上也有变文言文为白话文的倾向啊,譬如唐朝的变文,宋的语录,明清的白话,这些都是以白话为语言形式的呀,你怎么能视而不见呢。
凡事皆有因,盐是怎么咸的,醋是怎么酸的,梳理清楚来龙去脉,也就了然于胸,豁然开朗了。那咱就从根上来谈谈唐的变文,宋的语录,明清的是怎么白话的。
有唐一代,李家自认李聃老子的后人,以道教为国教,崇道抑佛。以敦煌变文为主的白话说唱文学,恰恰就是佛教搞出来的玩意。现在童鞋们明白了吧,这是佛教在得不到上层的支持下,为拉拢信徒,扩大佛教影响力的一种手段。僧侣一边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图画称为“变相”,说唱底本称为“变文”。有散文韵文相间的,有全部散文的。后世发展成为鼓词和弹词。这就是早期的白话文学。
宋代的语录相类似,是禅宗以口语体辑录言谈的。
唐宋两代,除了佛教的有意推广,还有经济的大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产有了一批有闲人士,市井文学的发展就拥有了经济基础与群众基础。变文与语录,尤其以变文为形式的白话类文学样式,开始从僧侣走向市井,由说教走向娱乐。
元朝,更清楚。鞑子们关闭了科举大门,文人们失去了读书以通达的路径,闲着也是闲着,憋着也是憋着,来,娱乐吧。广场舞不准跳,扎个台子可以吧。幸而元朝不到百年,就被放牛的赶回大草原重新放羊去了。
明朝,差一diǎndiǎn把资本主义萌芽催生出枝叶的朝代,商品经济的发达自不待言,水涨船高下,先前小打小闹的说唱文学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白话文的大部头作品开始涌现,四大名著之三就是在明朝完成的。
清朝,呵呵,哪还有什么文学。一部红楼梦还要偷偷摸摸,东躲西藏,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民间。
先秦散文,两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哪一个朝代没有与之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精神相一致的文学样式?惟辫子朝没有。清的只是明的惯性使然。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刺啦一声,对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之路一刀斫下。历史长河的前行路上遇到了阻遏,何去何从?
前文已略述,就是停下华夏文明的延续,全盘西化。凡是与西方文明不相衬的东西砸的砸扔的扔,实在砸不了扔不了的,就改,标准就是西方。文言文是纯中华的,那不行,落后的东西,得改!改不了?扔!也扔不掉?就砸,砸不死?搞臭它。
胡适之流,在搞臭文言文,矮化中华文明的新文化运动中居功至伟。其高明之处就在于在白话文运动实质是西化运动中,把自唐以来出现的佛教说唱文学的底本变文,为他全盘西化作了嫁衣,掩护着胡适陈独秀之流以行白话文为名,践施全盘西化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