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半年,父亲惹怒皇上,被下令诛九族。
我对此事看得很开,进大牢的时候我还在想,终于不用整天抱着琴乱跑了。
所以,当远在京城洛阳的皇上说要留我一条贱命时,我还不满了好一阵,蹩着眉头问侍卫,“皇上召我进宫做什么?不会又是弹琴吧?”
侍卫看着我两眼瞪得老大,好一阵没吭声。
于是,我离开了这个偏远却秀美的小镇,离开了即将被行刑的亲人,进了宫。
还遇见了他。
百里烛。
黑夜中如同烛火温暖温柔的男子。
——————
我在那里,那个人人都向往,代表着至上的权利与富贵的深宫之中,生活了一年。
仅仅一年,却令我再也无法放下。
是了,再也放不下了吧。
——————
依然大雪飘飘,轿头的铜铃不断拨撩我的心弦。
看着角落中的木琴,思绪回到从前,那个念头,那首曲子中,我遇见的他。
他微笑着看着我说,“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
当时就那样信了,毫无顾忌的爱了。
我却忘了还有后半句,“待你君临天下,怕是...为笼囚花。”
——————
百里烛,复姓百里,单名一个烛字。光是这一个名字,就看得出皇上与皇后对他的期盼有多么深重。
即便是黑夜,也要燃起百里之烛火来。就如同他这个人,刚强好胜,温暖开朗。
还有他的一往情深。
他是正室皇后所孕育,是宫中长子,所以,皇上皇后对他极为器重,再加上百里烛本身便是精灵聪颖的人,生于富丽堂皇的宫中,学习面面俱到,涵养及学问更是天赋异禀,十几年来一直为皇上所称赞,天下百姓也说,有此人降临我泱泱大国,乃是幸矣。
十五岁长成之时,男儿该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于是,年仅十五岁的他,又随二叔百里道奔走沙场,长达半年之久。归来时,他便看着皇上说,“战乱之灾使百姓苦不堪言,而战乱之始却是因外邦与我国的相谈不合。父皇,我愿前赴他国作为使者,同他们商讨和平之策,”
之后,百里烛呆在芜族又是半年,说服那里的君王后方动身归来。
那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大声势,举国庆祝小小少年的英姿勃发,有勇有谋。洛阳城中欢庆三日,全都在高呼他的名字,“百里殿下。”
百里殿下。宫中百里之子何其多,而世人皆知,“百里殿下”这尊贵无上的四个字,只属于百里烛。
我那时年纪尚幼不懂事,还在好奇百里烛是否是一只身长百里的猪。
得知此事的我爹将我狠狠打了一顿。自那时,我明白百里烛是个人,而且是个只长我两岁的少年。
但因着这顿打,我那时讨厌极了那个人。
回归正题。那之后,芜族与百里国签订协议,互不侵犯,友好相处,长达数年。
而在他成长的这几年,我也时不时听说过关于他的事情,只想着他该是哪般的肆意潇洒,宛若星月。所有的功与名都隐藏在他冷冷的一张脸上。
而这种错误的认知,在现在的我看来,着实好笑。
我进宫的那一年,他已到弱冠之时。那时,我十八,正直青葱年少,初燃河灯。
我们相遇了整整一个春夏秋冬。
——————————————————
这个故事不会像《容颜》那般繁杂冗长,故事曲折。虽是在宫中或宫外,但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仅仅一年,所以,这算是个短篇或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