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之苏玉涛篇(上)(隆灵昀解说)
苏玉涛是竹君城“第一粮仓”苏家的独子。苏家五股道场据说海纳中原各处粮食物种,容量之多,开仓即可赈济全国的百姓。加之苏家经营一直是秉承“以人为本,财富共享”的精神,颇受城内百姓拥戴,亦是深受朝廷信任。
苏玉涛即是苏家独子,年纪轻轻便承接了父业,帮忙经营城中生意。
自经手的两年时间内,苏玉涛凡事皆亲力亲为,敢作敢当,很快便树立了威信,独当一面。平时为人温润谦逊的苏家公子,在与之打过交道的商家口中,则是“精明能干、有胆有识”,此外,还有一个众口一词的特点,便是“一言九鼎”。
与尚家结缘,看似是必然。然,结的什么缘,则全要看当局人的命理纹路。是两条脉路清晰的直线,还是交结无端的枉然。
那一日,苏玉涛本是去清点粮仓新进的货物,却看见位老鳏夫里里外外扛着粮食袋子。他脚步蹒跚,身形不稳,领口已经磨破,露出早已磨得泛红的肩膀。
苏玉涛二话不说,吩咐身边的苏焕照顾老鳏夫找处阴凉处休息,自己挽袖上前替老鳏夫接下了递过来的粮袋子。
递袋子的伙计眼见着自己手中的袋子是抛到了少爷的肩上,硬生生又将袋子拽了回来,抱在怀中。他愣在当场,半响才道出“少爷”二字。
苏玉涛见他这样,不禁笑道“我是不是不常来,见到我都这般生疏。”
“不......”伙计显然还是没有回过神,措辞极为困难。
苏玉涛抬手去接伙计手中的粮袋子“给我就对了。”
“哦......”伙计见苏玉涛已是用了力气来扯自己怀中的袋子,便小心翼翼的松了手。
“少爷......”见到苏玉涛扛起粮袋子,朝库房走去,不知为何,这位看着不过二十出头的伙计心里有一道热流在暗暗涌动。他吸了吸鼻子,回头奔向卸货点。
接第二手袋子的时候,苏玉涛正转身之际,忽被打身侧伸过来的一只手拦住了去路。烈日之下,这一只手白希得似乎莹莹发着冰清玉洁的光。苏玉涛稍稍失神的档儿,那只手已然拖住了苏玉涛准备扛上肩的粮袋子。
顺着这只手看过去,在苏玉涛面前的是一个二十几岁,公子哥打扮的青年男子。好漂亮的一位公子,一身衣衫富贵大气、俊逸洒脱,双眸熠熠,翩翩有些灵动仙气。
苏玉涛眸光远了远,见这位素不相识的公子身后,还铮铮立着几名大汉。苏玉涛的眸子立时虚了虚。
尚皓嘉见状,明白现下这个阵仗,估计已被苏玉涛认作是砸场子来的。继而抿嘴一笑,歪头在苏玉涛耳边轻声道“苏公子,在下久仰您的大名,可否让在下的朋友为您搭把手,帮个忙,以尽在下对您的敬仰之情。”
他歪头的时候,脑后的马尾倾泻而下,如瀑如布。苏玉涛低眉倾听,瞥见年轻公子腰间的玉佩。上好和田白玉,精雕细刻,正是一朵倍蕾初绽的玉兰。想这价值连城的玉佩拥有者,必是哪家名门之后,定不会不打招呼就来他苏家的地方撒野。
苏玉涛微微颔首,以示认可。
青年公子嘴角轻扬,眼里笑意更盛。
有了青年公子相助,这一趟搬运很是有效率。
在接近尾声的时候,苏玉涛忽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甜味,十分沁凉。
“苏公子,快来喝碗绿豆汤吧。”
秋日的风,总是给人带来愉悦,畅快。风将青年公子的发带吹起,随着发丝衣袂轻扬,好似一面旗帜,让人信任、依赖。
“在下苏玉涛,不知公子如何称呼?”苏玉涛放下衣袖拱手问道。
“在下姓尚,名皓嘉。”
尚皓嘉。
这个名字此后常常出现在苏玉涛的脑海里。虽两家生意上的联络还在起步阶段,但已然显现的珠联璧合,一度成为竹君城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