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者是世界上真正顶级的显赫人物,政界如基辛格(之于中国,可谓四朝老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商界如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比尔盖茨夫人等等。
跟这样的大型圈子比,周瑜的圈子显然小的不能再小。但是,两个时空的两种文化所建立的圈子,不能做同等类比。
孙策非常高兴与激动,身为外客(这也是东吴最终没落的主因之一)能被当地士族人士认可,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莫大的荣幸——毕竟,这就意味着,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孙策将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周瑜之所以拉他进入自己的圈子,还有一个不能不忽视的要素——孙策的勇力。
大抵古人喜欢取外号,以彰显一个人的性格。如《水浒传》中的七十二天罡,三十六地煞,个个有着符合自身特点的外号:“智多星”吴用,是出谋划策的,“浪里白条”张顺是善泳者,“花和尚”鲁智深,是犯戒的和尚。当然,明末的那批起义军,什么“不沾泥”、“八大王”、“神一魁”就多少有些不知所云了,但喊出来依旧霸气侧漏,让人不敢直视。
而孙策的外号,则直接跟前人有关——项羽。
项羽者,力能扛鼎,作万人敌,时人谓之“霸王”!何解?有天下者为王﹐诸侯之长为霸。因此,这与其说是外号,毋宁说是雅称。
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显得有些另类:其他割据一方的霸主,如曹操,虽然功夫不错,但一般不会主动身先士卒,而是保命之用,刘备也是如此。用谋士观点来看,倒是也有一番合理解释:王者,在乎大局,而非战争,在乎决断,而非杀伐。
一个优秀的首领,可以有很多缺点,但唯一不能存在的缺点,就是犹豫、懦弱。
孙策却异常喜欢杀戮,喜欢大刀入肉的快感。因此,时人谓之“小霸王”。纵观历史,能跟项羽齐名的,恐怕只有孙策一人。
得到了周瑜的信任,士族的青睐,孙策开始踏上征途。?但在此之前,他要做一件事。
为了表示跟周瑜的友谊地久天长,孙策与其结为兄弟,引见其母做见证人。换句话说,现在你跟我是兄弟,兄弟不分你我,凡事要助我一臂之力哦!
情感稳妥后,孙策才马不停蹄的前去寿春,拜见袁术,讨要父亲的兵马。
袁术此时不高兴,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他被曹操打败了。
回忆那场困苦不堪的战争,袁术的目光变得涣散而疲惫,心中怒火引燃:废物!全都是废物!
然而,辱骂如果有用,则世界早已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