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最新地址:www.88dushu.net
88读书网 > 三国风云录 > 第105章 温故人

第105章 温故人

事实上,在东汉末年早期,各路军阀的大多数谋士,都提出了相应的理念:迎接皇帝不是迎接皇帝本人,而是迎接百姓的图腾。皇帝可以没有,但,图腾不能没有。这些精明的谋士,准确无误的抓住了百姓这一点。很可惜,能实施此计谋的,在当时来看,只有曹操一人——因为曹操愿意。

袁绍当初也愿意,这个“当初”是指公元198年之前。之后所以不愿意,是因为袁绍认为自己有实力摘得那个叫“天下”的果实了。

沮授的这个战略让袁绍很兴奋,很受用,于是拜沮授为监军,军职为奋威将军。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此年的献帝刘协颠沛流离,困顿不堪,急需一个忠臣孝子,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沮授敏锐的抓住时机,再次向袁绍提出了“迎接献帝,以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也自认为机不可失,于是想要听从沮授的建议,前去迎接献帝。

这个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明言道:“汉室江山既然不可复兴,要他(献帝)作甚!”

这个让袁绍最终失败的家伙,叫淳于琼。翻开他的履历你会大吃一惊,倒不是其建立了赫赫功业,而是阻挠了袁绍所有可能胜利的机会。到后来官渡之败,被孟德公杀死,我认为,这个人的真实身份,是曹操安插的间谍(以后再表,此处不赘述)。

袁绍认为淳于琼说的有道理,于是便就此作罢,着手安排另一件事。另一件在外人看起来毫无必要,但在袁绍看起来非常紧要的事:三个儿子各领一个州牧,自己坐镇冀州,以观察三个儿子的能力。

沮授立刻猜出了袁绍的小算盘:选有能力的儿子,接自己的班。

他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我们知道,古人有“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的传统观念。按照血缘亲远、岁数大小,决定其是否接自己的班。也因此,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争权夺利、兄弟反目的案子,如李唐的开创者李世民制造的“玄武门之变”。后车之辙,前车之鉴,既然后世有这种情况发生,则意味着此时也能出现这种情况。

于是,沮授阻挠道:“主公应该明确冀州未来的法人代表,而非察看其能力。”

袁绍摇摇头,心中不免有些不快:说到底这是我袁家的私事,你一个外人插什么脚?

见袁绍不听,沮授干脆把话挑明:“如若主公不听,则祸事酿成!”

这句话让袁绍十分愤怒,却也不好意思动怒。一来,沮授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二来,自己好容易积攒的“爱名仕”之美称,不能因为责罚沮授而丧失殆尽。因此,他只是嘟囔着说:“知道了,知道了。”但,愤恨的种子已然埋下。

接下来的一件事,让袁绍的愤怒到了顶点。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因为“称帝”一事,而动怒于曹操,便决定驱使十万大军,去许都找曹操算账。

这个时候,沮授又站了出来:“主公若想击败曹操,我认为不可速战,应该用持久战。我们连年征战,百姓困苦不堪,用持久战,做细水长流。既可以围困曹操,让其不能动弹,也可以休养生息,让百姓过得好一点。若要用持久战,先,捷报天子,称逆贼公孙瓒被我击败,控告曹操独断朝政,让我失去了与天子的联系,此为舆论。后,造船以骚扰曹军势力边境,让其困顿,经略河南,三年之内,曹操必败!”

这番话虽然有理想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却是最大限度的,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之策。只要按照沮授的谋划,虽不尽然能够把曹操耗死,却可以牵制他的一些行动。

可惜,袁绍的另外两个著名谋士,郭图、审配做了搅屎棍:“此言非也!古人曰‘兵者,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而今我们五倍于曹操,当然进攻啦!按照沮授的意见,见效太慢不讲,恐怕不利于军心事大。”

沮授反驳道:“打仗,不仅仅要考虑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更要考虑策略!策略不对,百万大军又能如何?而今曹操手握天子,他的话就是天子的话,天子的话只有对,没有错。曹操占了舆论牌。我们贸然攻打,势必失信于天下!”

袁绍听闻,心中骂道:好你个沮授!我做什么你都反对,干脆你做主公好啦!哼!此时的袁绍,不自觉的站在了郭图一边。谁让郭图的话听着最顺耳,最舒心?

郭图见袁绍倾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借机向袁绍谗言,说沮授权威太重,不利于袁绍的统治。

于是,袁绍新仇加旧恨的,将沮授的监军分为三权:郭图、??淳于琼、沮授各领一权,相互监督。

通过此次事件,沮授能够看到袁绍未来模糊的样子。这个样子只有四个字:大败曹操!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88dushu.net』
相邻小说: 霸天生死决 暧昧社区 霸行九霄 机战王 我爱上你了 无上鬼道 谨言 至尊农民工 狗头人传奇 法魔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