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会发现,神的预言参与了预言本身。也就是说,神如果不曾将自己的预言告知其父,未来的发展不一定就如预言一样。因此,我们可以说,预言只能命中预言本身,而非能够证明预言。也就是说,这种人所共知的预言,参与到了事件发展,并且既做了裁判又做了运动员,这显然不是宿命,而是人力的改变。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人说中国队会在未来的十年内冲出亚洲,然后,十年后果然冲出了亚洲。这样,便摆脱了“俄狄浦斯效应”然而,又会挨上一记重拳:没有人知道。按照奥卡姆剃刀的原则:两者都能阐述一件实事,应该选择假设少的一种。而“中国队十年后冲出亚洲”这个假设,跟没有这个假设相比较,我们应该选择没有这种假设。也就是说,你的预言一旦众所周知,那就会参与事件过程,而你的预言不被人所知,那么人们就不会相信存在这个预言。
从情感的角度而言,我们宁愿相信未来是开放的,而非单一的。但是,事实证明,或多或少的因素在影响着你的人生轨迹。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世界就是这部戏的舞台,未来就是这部戏的剧本。幸亏保密工作做得一流,不然哪有力量让你每天睁眼上班呢?
之所以浪费篇章去阐述宿命的存在与否,是因为接下来要讲的袁绍,正在这部戏的舞台上,尽情的挥洒着演技与汗水。只是如前所论,他的舞步虽然华丽,但缺少了稳健。而他的悲剧,其实早已在鸣锣开幕时,早已注定。
公元199年,袁绍派自己的儿子前去接应自己的弟弟。很明显,他并非出于手足之情来帮助弟弟的,相反,他是出于利益的目的。因为袁术的手上,有包括当今献帝都想得到的玉玺。
后来的事情,前面说了。曹操得知这一消息,派出刘备前去阻挠,从而被后人一直诟病。但不管怎么说,即便没有玉玺的袁绍,依然成为了北方的霸主。
只是,在这个霸主的前面,还有一个人的存在——公孙瓒。
倘若玩过三国类游戏的网友,定会知道,在如今全球范围内,日本这个岛国做的三国类游戏是最为成功的。比如耳熟能详的《真三国无双》以及《三国志》。当初玩的时候,只是图一时新鲜,现在回过头去看,就会发现日本游戏开发者对于三国的喜爱。尤其喜爱赵云这个人物。
想当然的认为,赵云在三国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匹的。如果当初不是因为刘备和诸葛亮的一再压制,恐怕他的名字并不输于关羽。也恰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给了开发游戏者自由的空间想象。
在几乎所有同类游戏作品中,赵云先前投奔的汉末英雄之一的公孙瓒就显得有些弱智了。
我相信日本的游戏开发者们对于三国的熟悉程度,并不亚于任何一个三国爱好者。但若说公孙瓒弱智,实在有些不妥。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曾粗略的介绍了公孙瓒的发展史,现在这个时间,到了说命运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