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从未想到过,自己想要一个家,也会遭到阻挠。但自己还不能生气,谁让人家谏言的?不就是自己嘛。正欲解释,曹操便抢先说了。
他心理清楚,只要对面前的这个孩子说一句话,便可让其自己走进预先设置好的口袋:“臣蒙陛下圣恩,奈何,需要及时回到兖州,以便主持工作。不仅是报皇恩浩荡,更是恪尽职守。”
曹操的意思是:你要是不听我的,老子就回去了,你丫就等着挨饿吧。
献帝一时懵绝,急道:“卿之忠心耿耿,朕甚欣慰。不如留在朝中,录尚书士、假节钺、领司隶校尉。”
曹操一听,差点激动的哭出来。
所谓的录尚书事,便是总览朝政,相当于总理;所谓的假节钺,是两种官职:节,便是符节,是赐给将相身份的一种信物,有了它便可以斩杀不听命令者,类似于后世传说中的“尚方宝剑”。而“钺”是古代时的一种类似于斧头的一种兵器,主要用于礼仪和祭祀。综合起来说,便是:这个官职相当于元帅,可以调动朝廷内外的军力;领司隶校尉,关于“校尉”曹操曾经做过,相当于一个公关局长,而此次的领司隶校尉,就是整个京城的防务全部交由曹操。换句话说,此时的曹操身兼总理、元帅以及京师首长,属国家一级干部。
从一个兖州牧相当于现在的四级干部,一跃成为国家的一级干部,谁激动谁知道。
其实,对于现在的皇帝来说,只要曹操不逼着他退位,那么一切都好商量,关键的是,所谓的封官,不过是一句话而已,不需要任何手续,因为,已经没人给自己打工了。
但对于曹操来说,这却及其关键,因为这直接关乎着其以后的政治活动的合理与否。
但激动的曹擦明白,现在要去干的事情不是激动,而是去见一个人。
曹操想不清楚一直困扰着自己的问题,他认为,这个人一定能想清楚并给自己解决。这个人,便是董昭。
事实上,曹操知道他的存在,也知道帮了自己大忙,可惜的是,二人并未见过面。这次,曹操不是来感恩的,也不是来感谢的,而是来请教的。
曹操相当不客气,对于一个有功于自己的董昭,曹操第一句不是谢谢,而是问:接下来该怎么走?
董昭说道:接下来,应该将皇帝安排到另一个地方。哪里?董昭胸有成竹的笑笑,说道:许县(今许昌东)。一语惊醒梦中人。
综合起来,董昭的意思很明白:现在不能让皇帝留在洛阳。为什么呢?第一,皇帝留在洛阳相当于留在李傕等人的手心,以后行事不便;第二,放到许县则不同,距离自己的根据地兖州近,行事方便不说,更关键的,是皇帝只能听自己摆布了。
最后,董昭总结:行非常之事,需用非常之人,方得非常之功。
曹操哈哈大笑,伸出拇指打算夸奖董昭一番,但却忽然想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怎么才能将让皇帝去许县?
其实,这是在问:如何让李傕等人心甘情愿的放皇帝走。曹操不得不承认,董昭是一个很有才略的人,以上计谋他也认同,但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代表这个问题便能解决。
对于曹操的疑问,董昭表现的很有信心,低声说道:偷走。听闻,曹操暗忖:兀那一群军阀,怎能说偷便可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