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跟曹操在酸枣联盟军中认识的刘备自然知道曹操的志向以及野心。他不会在乎这一次失败,正如我不会在乎一直投靠别人一样。
于是,不安的刘备找到了更加不安的陶谦。
陶谦此时的处境,正如同被饿狼盯住的肥肉,逃不掉,躲不开。
陶谦见到刘备的到来,自然喜出望外——多一个人意味着多一份力。而且,刘备跟自己实在不同——会打仗。虽然他打过的不过是一些小仗。
因此,欣喜的陶谦随即给刘备升了官:上表朝廷,封刘备为豫州刺史。古人多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既然刘备成为了豫州刺史,那也就意味着刘备自此可以掌握兵权,进入到征战天下众多军阀中的一员。同时,这件事也标志着刘备与公孙瓒彻底隔开隶属关系。一举多得,刘备自然不做推辞。
而为了更加笼络刘备的心,陶谦将自己的一支四千人部队划分给了刘备。
我们知道,凡是某个王朝没落之时,总能出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打仗的部队。前文曾说过,若以声名而论,天下精锐这四个字应属董卓的西凉军。其精锐在于机动。令兵器时代,不比现在有机车之类,那时候,若想真正达到“突其不意”的效果,仰仗的只有马匹。因此,来往如风的西凉军便占尽优势,可堪称为天下第一军。有了第一,自然就有第二。
而然,排在第二的军队,暂时还未成型,按下不表。老天是喜欢热闹的,于是出现了排名第三的军队——丹阳军。
这些军人,在打仗的时候,表现令人吃惊——就算只剩下一个人,也会呼喊着“冲啊”之类令人热血沸腾的口号。不投降,只愿死。没错,划分给刘备的这四千人就是丹阳军。
丹阳这个地方,民风剽悍,你杀我一个,我他妈就杀你一双,谁怕谁!剽悍如此,说来是有秘诀的。
王莽新政败露后,刘秀在河北崛起时,一直有个人令刘秀不放心,那个人的名字叫做邓奉。
邓奉此人,实在可堪比项羽,勇力冠绝三军更冠绝古今,昆阳一战,令所有人为之侧目,为之震撼,更加为之向往。而其所率领的手下,白衣少年,更加神秘莫测,令刘秀头疼不已。
白衣少年以几百之人,竟能将东汉开国第二名将打得落花流水、片甲不留,实在危险的紧。而其秘诀在于,都是新野人。
而陶谦手下的四千丹阳兵之所以称作丹阳兵,是因为他们都是丹阳人。
都是一起的,一打仗,说起来上次某某某死在了曹军手下,听到后一想,靠,那不是我的某某某吗?遂群情激奋,一发不可收拾。对于这种靠关系而组成的部队,战斗力之强悍,后世曾国藩有过深刻而醒世的经验。
更有甚者,遂成说曰:天下无湘不成军。可见其军事思想之成就,亦可见曾国藩此人军事思想之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