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还是怨刘岱自己。在介绍这件事之前,还是看看许久未见的刘备同志生活的怎样吧。
刘备兄的生活看起来似乎过的不错,只可惜,也就是似乎。
自从救了孔融之后,刘备的生活便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以前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声名远播,再加上其喜欢摆家谱、有证据被人称为“刘皇叔”自然不在话下。可谓: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连车都爆胎。
可这些并没有改变刘备生活的本质。名声,毕竟只是身外之物,它只会为自己做事带来顺利,无关其他。
比如东汉末年非常有名的陈登,就夸赞刘备:“雄姿杰出,有霸王之略”,然后,就没然后了..。。
两个字形容刘备,那就是:困顿。
所谓困顿,就是很狼狈,很潦倒。
这就是刘备现在的生活了:非常多的人知道他的名字,非常多的人夸赞他的人品,甚至有人断言其能成就一番事业,可就是没人出面帮助他。
这也怪不得别人,毕竟自己的路要自己趟出来。
但不得不承认,名声是个非常奇怪的东西,虽然带着许多个人的偏见,可就是有那么多人相信。而对于刘备而言,两个人相信就行了。
第一个相信的帮助他打天下,第二个相信的送给他根据地。
帮助他打天下的那个人,最终因为一件好事的发生,而影响了自己整个的人生,以及在历史中的不正确形象。
送给他根据地的那个人,却也最终送掉了整个周边地区人民的性命。
这两个人,一个叫赵云,一个叫陶谦。
赵云,字子龙,真定人(今,正定人)。离开我的的家乡,驱车只需不到一个小时便到达赵云的故乡。
自小迷恋三国的我,每次经过赵云的故乡总是产生莫大的疑问:为什么这里游人这么少?为什么瞻仰赵云的人这么少?可,为什么偏偏赵云就是处于即很有名又很不有名的尴尬地位?
后来,我接触了很多教授,阅读了很多书籍。其中一位好友的话,即刻点醒了我的神经——赵云有名就在于跟对了主子,没有名就在于,跟错了主子。
这似乎是句相互掐架的句子,可事实就是如此。
说起赵云,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七进七出”的护主故事,很有趣,也能体现刘备对于赵云的评价——一身是胆。
但,赵云这个人,并不仅仅是一名有名的将领而已,他身上体现最多的是智。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赵云来到了公孙瓒帐下,期望与之成事。
我前面提到过,那时候,公孙瓒刚刚跟袁绍翻脸不久,而赵云又来自袁绍的大本营所在地,冀州。因此,公孙瓒不得不怀疑这是袁绍安排的“无间道”。
所以,两人进行了一番对话,亦由此番对话,可知当时无论是雄英之主还是谋臣良将在乱世都在对彼此进行着选择,所谓的“良禽择木而栖”,绝不是一句话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