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通常认为:自己败了就是败了,这是命。成功者通常认为:自己胜了就是胜了,这是智慧。这就是失败与成功最大的区别——不是命,而是智慧。
此时的曹操深明此道理。
敌强我弱,最好取胜的办法就是,攻击敌人薄弱的地方,只是,黑山军最薄弱的地方是哪里?
曹操仔细斟酌了半天,想出了一个计划——自己曾经用过的计划。
随即,曹操唤来了自己的部将曹仁,指使道:晚上来临,袭击敌军后方。此十字,曹仁明白,于是,那个夜晚,他将迎来自己人生军事的第一次高峰,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恶略。
在那个阴谋形成之前,他召唤了另一个人夏侯惇,并对他说了自己的计划,于是一个完美的阴谋,就此形成。
而此时的黑山军领导,白绕义无反顾的钻进了这个阴谋,他得意的笑了,他感觉自己的计划也成功了。
两个自认为聪明的敌人,自认为自己的计划成功后,开始了自以为的成功之战。
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曹操指示夏侯惇先进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
一个人最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他的弱点,一支军队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他的后方。
曹操在思索中明白,七八千人对抗十余万人,就算让他们站着不动,也够自己砍七八天的。所以,若想取胜,只能动其军心。
夏侯惇执行了这个任务。
夜晚,天气凝重,毫无诗歌中所言,那样的美丽。但此时的夏侯惇不需要美丽,他需要的是胜利。只要胜利就好。
于是,颍川的那一幕剧情重新上演。
当夏侯惇来到黑山军大后方,即黑山军家眷所在地的时候,发现跟自己想象的情况差不多——时不时有巡逻队来回穿梭,警惕性很高。此时,对于夏侯惇而言,这是最好的攻击时刻——即便有巡逻队,但大部分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他认定,这些人将不堪一击。然而,他终究不能发动进攻,原因很简单:曹操已经命令过了。
原来,曹操将夏侯惇召唤过去,一番耳语说的阴谋是这样的:黑山军知我前来,必会全力以赴,不会留下过多军队驻守家眷,所以,你进攻那里,取胜的机会必将大于八成。
而他之所以召唤曹仁,是在告诉他:当夏侯惇进攻开始时,你当外应,协助进行。
然后,曹操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濮阳。
他感觉,这将是一次真正关乎自己命运的对决,他感觉,白绕这次,一定会来这里跟自己一决生死,不是他生,便是己死,一定!
天,快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