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曹操需要登场的时机,不过,对做为曾走过仕途的曹操来说,他明白这显然就是个坑,还是个火坑。
莫说自己的对手是拥有十万之众的大军,单就自己的部队而言,上场打仗就够自己喝一壶了。
自己部队的这些人,都是些没上过战场的新兵,没准什么是“鸣金收兵”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不过,谁在乎呢?一将功成万骨枯,从来都是每个成功者必须要走的路。即使以一对二十。
为了自己安顿天下的梦想,我相信,这些牺牲是值得的。
中国有句古话:初生牛犊不惧虎。但,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初生牛犊并非不惧老虎,只是不知老虎的可怕。因为无知所以无惧,因为无惧所以牛逼。
现在,曹操所率领的杂牌军就是不惧老虎的初生牛犊。
对面,拥有十万之众的黑山军就是老虎,还是猛虎。
曹操在仔细斟酌了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后,明确的认识到,若想取得关乎自己以后牛逼与否的胜利后,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不是对手。
登着将士尸骨爬上胜利的顶峰,自然是每个将领心之所向,然而,事实却告诉我们,若想以后牛逼,必先经历傻逼和苦逼的结合体后,慢慢的领悟取胜之道,缓缓的醒悟行军弄权之理。
而显然,曹操并不想先去理会这个问题。于是,曹操在“胜利”这个光辉的词汇激励下,终于对黑山军发起了攻势。
曹操之所以有对战的信心,那是因为黑山军也有自己的软肋。
最大的软肋——携带家眷。
前面曾经说过,压死东汉一朝最后的一根稻草就是由平民张角所创的黄巾军。而他们终究失败了,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人太多——不是军人,而是军人携带的家眷。
这些人,平时就没什么事可做,只懂得遛街串巷、传言碎语,没事儿八卦一下将领如何,战事如何。而一旦自己这边出现不利的战况,便会大声疾呼:风紧,撤乎?
这正是黄巾军取得接连胜利的原因,也是他们最终失败的原因,更是历史上靠此发家致富、名留青史的那些所谓“起义家”们共同的命运。
而此时的黑山军也面临着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