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以声名而论,此时的刘备只不过是小地域性质,跟曹操都没办法比,毕竟,人家曹操混的再怎么差,也在政府部门担任过官职,并且一度进入过高层。所以,他自然就没办法跟跟其他各路军阀相比,如袁绍、袁术等。因此,这时候的刘备想要出名,非得有一个合适的契机,来完成从默默无名,到天下闻名这一套纷繁复杂的过程,而拯救孔融无疑便是这个契机的开始。
所以刘备毫不犹豫的出兵了,带着自己好不容易凑齐的三千人家底,匆匆上路了。
万幸,围攻孔融的黄巾军首领也是怂人一个,听说有人解围,问都不问,直接就开溜了。
孔融千恩万谢刘备,刘备千恩万谢上帝。
这场解救,如同一场作秀,刘备实质上并没有多少战绩,但他最初的目的确实达到了。
自此,刘备之名不胫而走,许多人开始关注这个贩卖草鞋为生计的人。粉丝数量如同火箭上升,噌噌的往上涨,其中就包括刘备曾经的敌人,后来的战友,最后的死敌——袁绍。也包括曾经的友人,后来的战友,最后的死敌——曹操。
刘备的前半生是可点的前半生,刘备的前半生是可耻的前半生,刘备的前半生是可悲的前半生。
在抵达那个改变他命运的地点前,刘备有必要为自己的前半生做一个小结,这个任务刘备自己显然没有精力完成,所以,这个任务还是交由何朋利来完成。
做为米盖尔最为出名的著作《堂吉诃德》可谓实至名归。在这里,这个落魄的骑士终日幻想着锄强扶弱,过任意游侠的生活。他越是执着,便越惹人好笑。
我们的主人翁之一,刘备先生的童年虽然不是在东汉末年的大革命中度过,但做为一名刘氏子孙,他与生俱来的那种优越感还是存在的,再加上他的童年的美好时光实在太少,致使他成熟的时光实在太早。他本应该如同米盖尔一样,在经历过战场上鲜血的洗礼后,转战文学战场,在那里利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写就一部小说,或者评论一部历史,以期在那里开辟一条青史留名的道路。
但是,刘备不是米盖尔,东汉不是西班牙,前半生一事无成或者略有小成的刘备,一直试图以堂吉诃德式的精神去麻痹自己,去说服自己,让自己完全沉溺与自己所勾勒出的美好景象中。
但当他被现实击败的时候,他并没有像堂吉诃德那样,让自己继续过着这种想象中的日子,于是,他开始寻找击败现实的东西。是的,那个东西一直就在他的手里,他也一直在用,那就是他的理想。
不管未来如何,不管风云变换,只要有着理想,并且坚持下去,那么,即使不能成功,我也知道,我是如何失败的。
刘备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经历,它们是那么的让自己痛苦,也是那么的让自己难过,但是,我相信“今日之痛苦,必是明日之幸福”。
来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