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李膺名士肯定的孔融,就此踏进官场。可,由于自身的家世和所受的教育以及他自身骨子里的傲气,注定了他在乱世难以左右逢源。难以在乱世左右逢源的意思是,他的一生就是一场悲剧。
当董卓之乱开始后,时在中央任职的孔融,跳出来就骂董卓不是个东西。要知道,世界上最会骂人的除了街头大妈,就是知识分子。这些人饱读诗书后,骂人不吐脏字,而且骂起来就没完没了,处处引经据典,你还以为被夸奖了。
可明显的是,董卓虽然是个臭伍行出身并且文化素质不高,可孔融的骂街行为,还是惹恼了董卓,于是便想杀掉这个不懂事的家伙。奈何,人家的祖先是孔子,孔子啊!他的孙子是想杀就杀得了吗?此时的董卓,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他知道孔融的地位太过特殊,于是大手一挥,让孔融出任北海相。
这一招可谓狠毒,也体现了董卓先生的厚黑水平。因为你要知道,此时的北海是黄巾军活动最为猖獗的地方。董卓的意思很明白:杀是要杀的,不过嘛,我不想背负骂名,只能让别人把你杀掉。这就是传说中的借刀杀人。
你死在了沙场上,证明你的军事水平不高,我顶多给你追加一个名分。若是胜利了,更好,你就老死在那里就行了。有多远就给我滚多远吧,且以光的速度。
就此,孔融从一个“中央警备团团长”彻底成为抗击一线的县市级干部。
不过,孔融并没有感到太过悲哀。他一直把自己视为东汉的一块砖,是的,哪里需要哪里搬。只要能为这个正在迅速没落的王朝尽一点心,一点力,即使让他死去,他也心甘情愿。
但他还是幸运的,因为在北海的这六年的时光里,也许是他一生最为安逸的时候,也是在这六年里,孔融的声望达到了极致。
坐上北海相的位置后,孔融便着手完成自己的工作。打击、平定黄巾军的同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他的工作范畴之内。而且,他很明白官员年轻化的道理,举荐了一批青年入朝做官。
一番工作坐下来,孔融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而且,最重要的是,孔融远离了他为之厌恶的朝廷以及同僚,他过的很开心,也很幸福。此时的他,早已成家。然而,早已成家,被当地百姓拥戴的孔融,仍然不具备一个成年人的成熟感。
一个人,之所以有了成熟感,不是因为他不再坚持自己的理想,而是,他能够区别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他们能够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并且默默付诸行动,即使身败名裂,即使背负千古骂名。
在前面,我曾就理想与现实的区别,引用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名言。但是,事实证明,世界上总是存在着一些理想主义者,他们一直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活着,不肯面对现实,或者,在他们的思维里,根本就不存在这个叫“现实”的东西。所以,这些人是最浪漫的,也是最悲剧的。比如,孔融。
孔融的问题在于,在他的心中一直只有一个天下,那就是刘氏天下;只有一个朝廷,那就是东汉朝廷。所以,他不满董卓,跳出来骂,结果被董卓安排到了北海,这个当时最危险的地方。但他依旧不觉醒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危险,给家庭带来的危险,依旧我行我素。
哦,孩子,你只是个孩子。
于是,前面所说的北海围困出现了,他想找救兵。可他平时又没交往什么当时的大军阀,也没有几个大军阀愿意帮助他这个人。所以,他听说刘备的素养以及有强烈的道德感之后,喜出望外,他认定,这个叫做刘备的人一定会帮助他。一定。于是,他派出了太史慈,太史慈甘冒丢掉生命的危险,帮助孔融传达sos,是因为,孔融对他的母亲有恩。
于是,一切顺理成章,太史慈杀出了一条血路,找到了当时在齐国渴望一展拳脚的刘备。
喂,刘备,别躲着了,孔融喊你去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