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董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握有兵权的人,具体说来就是袁绍(时任京师司隶校尉)手下有五千精锐西园部队;袁术(时任虎贲中郎将)手下有两千虎贲军;曹操(时任西园八校尉之一)手下有一千羽林军,就是打黄巾军的那些人。再加上何进、何苗的那些家兵万数余人,还有丁原、鲍信、张辽等等,粗略估计,三万人,而自己带来的只有三千人。
很明显,董卓是学过算数的,十比一的比例,要是打起来必死无疑。因此,当他把皇帝带回洛阳后,做了一件事,虽然如今读来不禁令人莞尔,不过当年他确实蒙骗了很多人,这些人包括已经熟悉战场的曹操。
说来,董卓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带的人多,所以他白天让这些人出去演练,折腾一天后,晚上让这些士兵悄悄走出城门,然后白天让这些士兵进城接着搞演练,就这么简单的办法,竟然骗过了那些老油条们。不得不说,人的名树的影,董卓这个自蛮荒之地打出来的将军,在袁绍等人心里从来不是传说。
不过,前面说过,大部分手里有兵的将领信了,还是有例外的,鲍信就是这个例外。
鲍信之所以不信,倒不是因为他的记忆力有多强,能够记住每个凉州兵的脸,而是他知道,先下手为强的道理。
怀着这样的心理,鲍信找到了当时兵力最强的袁绍,商讨灭董:“观董卓之兵威武强盛,定心怀不轨。与其放任不管,不如趁早灭之。”
而对于袁绍兄的反映所有的史书几乎都用了四个字来形容:“绍畏卓,不敢发。”意思是,袁绍被董卓吓唬住了,不敢发兵讨伐。换句话说,就是没种。
不过,所谓的畏惧董卓的心理,也许会有,但更重要的是,不想失去自己的实力。
袁绍心里明白,如果跟董卓开战,自己的兵力会有损失,但最重要的是,董卓手里还有皇帝。简单的跟董卓打,可以,但是一旦董卓利用了皇帝的名义,倾全国之军来围攻自己,不死是不可能的。而最有名望的士族,在那个时候,恐怕就会变成全国公敌,最有骂名的士族了。
更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死了,那么自己为了心里的那个秘密走了这么久的路,岂不全废?
看到袁绍这样,鲍信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愤怒之下,辞官回老家了。
而曹操表现的也相当没种,但是毕竟只有一千人,如何打?所以,在董卓刚进京城的时候,曹操表现的也很乖巧。没办法,忍一时风平浪静。
所以,我们看到何进、何苗的家兵归顺了董卓;而吕布杀了丁原后(此事后文交代,暂按不表)率领并州兵也归顺了董卓;张辽一看,傻眼了,剩下自己算怎么回事?归了吧,于是率部万余人归顺了董卓。
自此,董卓手上集结了全国最精锐的部队。而刚一进京时,董卓便向皇帝讨了一个大司空的职位。官位有了,兵力有了,接下来该干嘛干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