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黄巾军已经把桥搭建好,波才已经跨上战马的最危急时刻,黄巾军彻底乱了,他们不顾一切的向后方跑去,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家人。是的,在这关乎东汉王朝命运的最关键时刻,曹操回来了,赶着黄巾军的家人,回来了。
波才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只剩下一个,死亡,既然如此,那就死吧,于是他冲向了那个宿命的对岸。事后,砍掉波才脑袋的人说,波才身上的箭已经满的不知如何下刀。
而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条不宽但很深的河已经断流了,因为那里面全是尸体,有敌人的有自己人的。
而被曹操赶来的那些老百姓在跟亲人短暂的相拥后,全部被杀,却是短暂的相拥。
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去批判战争,因为无论正义与否都关乎着自己的命运。无论是拿刀的古人,还是拿枪的今人,其实都一样,衣服变了,武器变了,但是那颗厌战的心没有变。
同样的,我们也没有任何资格去批判这场战争,因为一个是为了创造新世界,一个是为了保家卫国,孰对孰错?但令我感到可耻的是曹操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行为,没错他在我心中是个英雄,但要是有人说他赶着黄巾军的亲属来扰乱黄巾军的军心没错的话,那么就应该让他去尝尝那种我为鱼肉的滋味。
战后,原本流水的小河堵塞了,因为河里有尸体,很多的尸体;原本宽阔的平原上多了几座小山,那也是尸体。
战后几人升官了,皇甫嵩得到了都乡侯的爵位以及左车骑将军(军种司令,中将),而反败为胜的朱儁经皇甫嵩的力保被封为西乡侯并晋升为镇贼中郎将(师级军官),而立功最大的曹操也得到了济南相(太守,相当于省长)的职位,达到了他曾梦寐的官职。在古代武将升官,不过如此,踏着敌人以及自己人的鲜血。
战争,从来不是过家家,从来都是血与火的拼杀,在战场上,人的命是最不值钱的,而最苦的不是那些厮杀的战士,而是那些平民百姓。
他们有什么错?他们不过想安静的度过一生,他们不过想吃饱穿暖,而那些野心家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顾百姓的死活毅然发动战争,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他们都可归为畜生的级别。
想起一句诗,诗里写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个国家的兴亡,最有切肤之痛的,不是诗人,不是皇帝,不是那些掌权者,而是百姓!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每有朝代更替,不是百姓在受苦?
珍惜吧,来之不易的和平,希望战争,永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