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公孙瓒同学并没有因为学业而耽误自己混的功夫,因为史料记载,他很快就跟刘太守相处的十分融洽,并且得到了刘太守的重视。真是能混的人啊,虽然不排除家庭背景的影响,但你认为他只是关系户,走后门,那是不对的,因为很快公孙公务员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单纯靠走后门、溜须拍马上位的。
原因是刘太守被人诬陷,后果是发配边疆。
当所有人(注意这个词),都收拾包裹准备倒打一耙的时候,只有公孙瓒不为所动。不仅如此,他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刘基的信任——告别妻儿老小,跟刘太守一起去边疆。
走到半路,不走了,因为朝廷查清了事实,又让刘基回到辽西郡当太守。
刘太守老泪纵横,通过此事,刘基老先生知道了什么叫做朋友,于是他向朝廷推荐公孙瓒为孝廉。正直,从来不会离开力量,让人牢记一生的力量。正直的公孙瓒,也得到了孝廉的回报,事实证明,孝廉这份工作不过是公孙瓒想要仕途更加宽广的一块跳板而已。
通过孝廉这个跳板,公孙瓒被分配到了幽州辽东郡做了燕国国相长史。真是一项危险的任命,因为你要知道,这里除了特产黑土地外,还特产一群人——当然不是二人转,而是匈奴。
要知道,人家匈奴自从因为刘秀忽悠自己而被打残后,一直咽不下这口气,寻求机会东山再起嘛,所以偶尔进行一次入侵劫掠,似乎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凡是被任命来到这里就职的公务员时时刻刻都在提心吊胆,没办法,打赢了还好说,要是输了,不是被匈奴弄死,就是被自己人弄死(追查责任)。
但是,公孙瓒先生好像不知道危险,于是高高兴兴的就去了,于是不久之后,他遇到了匈奴。
一次,公孙瓒出城巡视,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伙十倍与自己的匈奴。核算一下,跟随公孙瓒出城的骑兵也就几十人,这么说的话,匈奴就是几百人。他的手下懵了,幸亏公孙瓒没懵,不仅没有懵还相当清醒,于是他就对着手下说: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冲,那么我们都得死(今若不冲之,则死尽矣)!潜台词就是:我们奋起反抗还有活的机会,束手投降只有死的份。于是,所有人跟随公孙瓒冲杀了出去。
而公孙瓒在作战时也相当猛(不猛不行),因为在史料中这样记载着: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遂得免。如果看不明白,不要紧,我来解释一下。
公孙瓒拿着大刀,迅速的穿梭往来,杀敌伤敌数十人,把匈奴的骑兵打残了,自己也因此得以脱险。这些足以令这个年轻人声名鹊起了,但真正让人记住他的是这句话: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
从此公孙瓒声名大噪,朝廷也觉得人才难得,于是给了他一个县令的位置。我们前面说了,这个县就是涿县。我们前面还说了,在这个县里有一个人还在打着酱油等待出头之日,这个人就是刘备。
就是在公孙瓒被任命为涿县县令这一刻,刘备认为自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可惜,刘备不知道,对于他来讲,这也只是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