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高顺不只单骑来投,却也引来两千士卒,让程羽兴奋不已,所以对高顺更是盛情款待,酒席之间,程羽高兴说道“高将军懂得来投我帐下,实在是大智之举。”
高顺放下手中的酒盏,拱手答道“能为主公效命在下万死不辞,今日我领旧部两人人马来投,从今往后这两千人马就尽归主公了,主公若有差遣,在下唯命是遵!”
程羽哈哈大笑,对高顺表示万分感谢,并将他很快分配到了城阳的关防任务。
时光飞逝,眼下已是深秋时节,城阳城头清风浮过,飘散着凋零的落叶,煞是宁静。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北海城传来的一声急报,打破了整个城池休生养息的场面。
原来许昌城中,曹操拜夏侯敦为上将军,借着刘备自封青州刺史,蔑视朝廷的名义,引兵两万从徐州向青州南面杀来,在夏侯敦的猛攻之下,已经连破青州数座城池,守城将士不死即降。
眼看不到一月就可兵临北海城下。此时刘备焦急万分,也想不出退敌之策。而当时刘备已得谋士陈宫(字公台),在他的建议下刘备修书城阳求援。
程羽不是忘恩之人,如今刘备有难,自己怎能置之不理呢?何况青州一旦被夏侯惇攻陷,城阳郡就成了孤城一座,到时便是四面楚歌。如此他一想便不再犹豫,决定起兵驰援北海城池。
但此时的程羽却也忧心忡忡,曹操何许人也?
据一个现代人对他的映象来说,曹操其人雄逸绝伦,麾下能人异士更是多不胜数,其实力更是雄厚无比。自己根基未稳,如今却与他公然敌对,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次日,程羽在府中召集文武议事。由于情形迫在眉睫,闲话不说程羽直接奔向主题
“想必诸位都知道了吧,曹操拜夏侯敦为上将军,引兵两万星夜奔我青州而来,大哥欲让我们驰援北海,众位可有什么退敌良策吗?”
于是厅堂之上众人开始议论纷纷,其中也包括那些城阳旧臣。良久,见陈登抢先上前一步说道
“主公,据我所知,夏侯敦带来的兵马大多都来着徐州,眼下徐州城定然空虚,虽然有夏侯渊驻守,却也不堪一击。若我军此时出一道奇兵偷袭徐州,徐州各郡定然唾手可得!而曹操现下远在许昌,等他反应过来已是为时过晚了。至于青州这边,夏侯惇若知道后方被我军偷袭,定然也无心恋战兵回徐州,到时只要我等奋力一站,定可将其一举击溃!如此一自然来也可解青州之围了。”
程羽闻此一言,开怀大笑起来“哈哈哈~,先生果然名不虚传,此计甚妙!甚为精彩!”
又见孙乾闻言而出,俯首说道“元龙所言颇有道理,但在下也有一计请主公定夺。在我等袭击徐州的同时,主公可派一偏裨将校带领一支人马,打着主公的旗号,大大方方向北海城开拨过去。如此也可掩人耳目,以便我军奇袭徐州,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程羽对这个计策非常满意,见没有一人反对,也就完全照做了。
时过三日,见时机成熟,兵马粮草也已经陆续备齐,程羽先后派出偏裨将校领兵打着“程”字旗号大摇大摆向北海城开拨而去。并命令管亥继续留守城阳,厉兵秣马,听侯差遣。而自己则率领万余兵马,同谋士陈登,孙乾,高顺三人星夜朝徐州方向悄悄进军。
程羽的的急行军连夜赶了几百里路,兵马早已疲惫不堪。虽然这次目的是出其不意,为的是偷袭袭敌人后方,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到时后弄巧成拙可不好!
所以全军行至长江以北地带,程羽便下令军士们安营扎寨,原地休整数日。
不说那些军士,就连程羽自己也感到体力不支,一路颠簸几百里,他的心中更是忧心忡忡。
要说程羽在担心些什么呢?来到这乱世之中转眼有两年了,自己的实力统辖百里之地尚且戳戳有余。如今却面临这如此强大的对手,怎能不让人焦虑?
而且这一战几乎带了全部的主力部队,要是万一兵败的话,那么两年多的积蓄不都白费了吗?到时自己又靠什么来割据称侯?
一路上,主簿陈登似乎也看出了主公心情的低落。作为属下的如果不能替主公分忧,那他存在有何意义?当晚来到主公帐中,见主公这么晚了还没睡,一番询问过后才知道自己猜的没错,于是一语道破“想必主公此刻正在担心徐州战事,和刘皇叔的安危吧?”
“先生真乃神人也”,程羽趁着机会把自己心中的苦水都倒了出来。而陈登,则在一边静静倾听。
“其实主公无需太过担忧,眼下徐州各郡防守相当薄弱,曹操定然不会想到,我们会置青州于不顾,而兵峰一转去攻打徐州。徐州守将夏侯渊,虽然勇猛,却只是莽汉一个,有勇无谋。到时我军再稍一用计,徐州必然为我们所得”
见到军师都如此自信,程羽的心里也顿时舒服了一些。欣慰的说道“好,那就听先生的,我等奋力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