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亲自阅卷并非心血来潮,他筹谋此事已久,却对外瞒得密不透风,只有主考官一人事前知晓。这位主考官年过花甲,少年入朝,如今已两鬓雪白,除了天子的话谁也不听,口风严密。
于是,做了特殊记号的卷子被一批一批地寻出,这些考卷无一不是出自大官僚大富豪子嗣之手,而这些考生大多才疏学浅,有时写的东西牛头不对马嘴,还有人只在上面画了几幅简笔画。
这可是事关天下苍生的考试!
央胤轩被送上来的结果气得要命,下令原定的阅卷官统统送去彻查,那群敢在天子眼皮底下买通考官的胆大之徒本也想一网打尽,但偏偏里头有好些是世家,攀枝错节非轻易能斩草除根。
想当初他刚收了所有的卷子检查,立即就有一堆臣子跳出来抗议,话里话外都暗示他年纪太小,目光短浅,还不能掌权,更不能正确地评判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不应不与其他人商量就扇子决定御笔朱批。
央胤轩不得不与他们互让一步,他放松对某些大家族的监视,那些老臣也不再上表奉劝他退回试卷。
最终,皇帝严惩了其中家族势力薄弱的,起杀鸡儆猴之效。
剩下真才实学的卷子,呈到了年幼的一国之君面前。
央胤轩凝视着眼前垒得高高的答卷,想到无数雄才大略就藏在薄薄一张纸下,无数国家栋梁就将由他亲手选出。尽管并非时时顺利,但天子心中仍不可抑制地涌起一阵澎湃之情。
皇上又提起一张长卷,这份答卷字迹清晰端正,语言通畅优美,字字珠玑,极有文采,尤其是里面引用的诗词,竟连他也从来不曾听说过,却蓬勃有力,令人不得不叹服。
看到一半,皇上连连点头。这般风格的卷子他之前已阅到过两张,央胤轩视线向卷末移去,果然又看到署名是“秦君安”,油然而生一种“我江山有人才”的欣慰之感。
央胤轩迫不及待地继续往下读,忽然,一段似曾相识的诗文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几天后,杏榜已出。
黑压压的人群记在红墙前,上百学子都使劲拉长脖子辨识杏榜上的字迹,希望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金倩巧依旧是男子打扮,手里捏着一把装风雅用的折扇,坐在一旁的凉亭中,树荫遮掉半面阳光,暖春的气候最是适宜。她不必亲自去看榜上的名次,百草兴高采烈地主动承担了这项挤人群的工作。自从到了京城,金倩巧带出门的大多是“超龄书童”十六,百草尽管也会自己玩,但到底闷了点,难得出来,哪儿人多她就往哪儿跑。
百草很瘦,且十分灵活,又比普通人有力气,钻个人群可谓轻而易举,她不一会儿就红着一张一脸回来了。
“姐姐!”百草跑回金倩巧身边,压低嗓音防止别人听到,但眼睛里洋溢的喜悦可遮挡不住,语气也不可抑制地上扬,“你在第一张榜上!第三个!”
金倩巧听闻也喜出望外,看来一番准备没有白费,只要在杏榜之内就是贡士了,已算是有入朝为官的资格,只待下月殿试定下最后的名次即可。
不过,她还是先板着脸用扇轴不轻不重地敲了百草的脑袋一下,“叫哥哥!”
轩辕无白在原作中引起了央胤轩的注意后,不仅直接授予了官职,官运还扶摇直上。这股旋风推动他娶了秋月眉后,得到秋家支持更是连丞相之位都收入囊中,成为央朝最年轻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轩辕无白为了完成这一切,他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被央胤轩特许参加殿试,并在几位阅卷官面前大放异彩。
金倩巧相信,自己榜上有名,就说明那篇默写着《将进酒》的文章被认可了,轩辕无白是原作者的假象也不攻自破,皇帝不会再迷信轩辕无白是个满腹诗书的“高人”,也许也不会再邀请轩辕无白去参加殿试。
只是……轩辕无白的主角光环能量有多大她已经见识过许多次了,这不是能掉以轻心的事。或许他运气就是那么好,皇帝一目十行凑巧没看到那首诗;或许皇帝看到了,但以为是她记错了作者。
金倩巧一边准备四月殿试,一边开始着手编写“诗词手册”。
殿试当天的事,在原文里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番,当然也包括其中的题目,金倩巧故技重施,仍是老套路,先拟草稿,再去找有名望的学者剖析,她再背下来到时回答。
不过,这次稍有不同,她没有像之前准备文章一样尽善尽美,而打算显得平庸一些。她用小伎俩挤掉了一位原本可以上榜的学子已经很过意不去,不能再靠卑劣手段抢人家进士的名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