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元光二年五月。
天色刚露出薄薄的晨曦,细如银丝的淫雨靡靡的下着,大殿内到处烛火盈盈,人影幢幢。
未央宫大殿上,气氛诡异,高座上的皇帝忍着勃发的怒火,异常的沉默,在群臣的窃窃私语声中,显得格外有压迫感。
早在一年之前,匈奴派使者向皇帝请求和亲,当时正值窦太后刚逝世,被草草按下不提。
“皇上。”此人正是大行王恢,他快步上前:“臣以为,战国初年,代国虽小,北有强胡的侵扰,南有中原大国的威胁,君臣尚能同仇敌忾,奋勇抗击外侵;匈奴虽强,也不敢轻易侵扰代国。如今大汉强盛,海内一统,陛下威名远扬,然而匈奴却侵扰不止,每次与汉和亲,不过数年即违背约定,正是因为没有坚决抗击的缘故!”
顿了顿,他又说:“雁门郡马邑县豪强聂壹也曾希望臣向皇上建议:匈奴刚刚与汉和亲,对汉缺乏防备,如果能诱使匈奴深入侵掳,以伏兵袭击,可以大获全胜呐!”
有理有据,殿内尽是一片应和之声。
“好。就按王爱卿的谏言执行。“皇上大声的宣布,他已准备采纳王恢的建议,计划着伏击匈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周密的部署下来,正式出兵已是一个月后。
听闻贺哥哥也加入了征讨匈奴的队伍,让我有了一丝小小的担忧。
聂壹以出塞经商为名,前往匈奴诱敌见匈奴军臣单于。不料计谋败露,匈奴在此时攻下一边防小亭,俘获了汉雁门尉史。在时,护威胁下,尉史将汉军的计谋全部说出。军臣单于听后大惊之后继而大喜,即时下令撤除十万大军。
而彼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以及我的贺哥哥率领的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静待敌人深入。王恢、李息率领的三万大军已出代郡,准备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
但匈奴毫无预兆的退兵,竟像上天给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在得知匈奴退兵后,非常惊奇,惶恐不安。王恢自思自己的军队敌不过匈奴大军.只好退还。韩安国等率领大军分驻马邑境内埋伏,但好几天不见动静,遂改变原先的作战方案,率军出击,结果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