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打断了杨妙真的思绪。
抬眼望去,不远处聚集了一圈人推推嚷嚷,杨妙真大步过去,沉声问道。
“怎么回事?”
十几位手执长枪的兵士围成一排,不住的被汹涌的人群挤的往后退却,听闻杨妙真的问话,有个士兵回头,愤愤不平道。
“将军,您来的太好了!这些百姓想找上官评理!”
似乎看到了杨妙真的到来,义愤填膺的人群安静了一会儿,低下了头,沉默不语,可见杨妙真在百姓之中还有有一定的威望。
“怎么回事?您有什么疑问,尽管问我!”
杨妙真目光所及之处,众人都低下了头,不堪直看她的眼睛,沉默不语。
人群沉默了一会儿,却有一个四十模样的汉字不服挣扎出同伴的怀抱,不满的嚷嚷。
“将军,您给评评理!”
杨妙真这才注意到他手中拿着一个碗,里面乌七八黑都是一团乱糟糟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那人将手中的碗伸了出来,让大家看清楚,又指了指身旁一个兵士的碗。
“凭什么,我们都没吃的,只能吃草根树皮,而他们却有粮食?”
原因已经很清楚了。这是杨妙真数十天前,发现;粮食不够采取的一项新的措施。那就是将大伙儿的粮食集中起来,优先供给那些身强体壮的兵士。这也是当前的无奈之举,开始大家也不说什么,可一旦出现饿死人的局面,就无法再压制下去了。
杨妙真也觉得心中堵的慌,她努力平复了一下情绪,双手虚按,温言道。
“大家不要急,听我说。”
“这个命令是我下的!大家想啊,如果这些兵士没吃饱饭,没力气,谁拿长枪来保护你们?”
那汉子顿了一下,接着又不服气的叫道。
“那兵大哥是人,我们百姓就不是人了?”
寂静的人群似乎得到了汉子的鼓舞,开始不安分起来。
“就是,这些天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了?”
“我们就不是人?”
这种心态可以理解。连续的败仗,不断的亡命,一次又一次看见亲人四散,倒在敌人刀下,现在有出现饿死人。那种绝望,那种悲愤,那种恨其不争的情绪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随时都要爆发起来。
可是,理解归理解,杨妙真如何向这群面黄饥瘦,衣衫褴褛的百姓们解释呢?
“够了!”
不知什么时候,亲卫小红也来到人群面前,手中捏着那个瓷碗,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再也忍耐不住。
“你们做人要讲良心!”
她深情的吼道,伸出手中的碗,还有一半的汤水。
“你们没吃的。我们将军也没吃的!”
“你们看,这是后厨特意为将军做了一碗汤,可将军只喝了几口,就要小的分给受伤的弟兄们!”
小侍卫很是泼辣,她将碗递给一位军士,一手叉着腰,另一手指指点点。
“你们也不想想,为了掩护你们的撤退,我们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就连将军的夫婿,现在还没音讯呢?”
人群开始沉默,脸上浮现羞愧之色,渐渐的散去,那汉子使劲的打着自己的嘴巴。
“小的不是人!”
杨妙真制止了他。他汉子挣扎起身,脸颊通红。
“小的,只想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杨妙真准备安慰的话一下子堵在嗓子眼,难受的要命。
是呀,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要是李全在的话,他肯定有主意。
可李全,你在哪儿?
天地一片苍茫。似乎感受到了杨妙真的情绪,身后的小侍卫一脸惊喜的指着远方,叫道:
“将军,您看!是不是少帅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