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大家都知道了皇帝震怒的原因,不少大臣听了之后都转了性子,皇帝不喜欢酷吏,他们就装仁慈,皇帝不喜欢阳奉阴违,他们就遇事说事,遇人说人。
看到这种威慑得来的结果,胡亥虽然知道他们是为了迎合自己的口味而做的改变,但也还是稍稍开心了一下,因为这事说明了他的威慑是能够震慑超纲的,有作用的。
咸阳就在胡亥脚下,自然一目了然,官吏什么样也看得清清楚楚,可地方郡县则天高皇帝远,完全靠落后的信息传递才能知晓二三,离国都咸阳最远的地方,一来一回就要花好几个月,真是有点鞭长莫及。
难到就这样任由地方酷吏继续下去?当然不行,县级的酷吏蒙毅就能直接免职,这也是胡亥给他的便宜之权,可郡级的蒙毅就动不了了,只能胡亥自己处置。
看着眼前一排一排的地方郡呈报上来的奏折和旁边蒙毅视察的奏折,明显就是两个极端,各郡郡守差不多都把自己吹上了天,还把当地的百姓说得多么的感激涕零,胡亥看了就一肚子火。
蒙毅的就比较真实了,里面有批评之人也有褒奖之人,更有各地百姓的真实言论,倒是让胡亥看了圣心大悦,按照蒙毅的评定,胡亥对各郡郡守做了相应的处理,免除了一大半,也褒奖了一小半。
其中最引胡亥注意的是会稽郡郡守,他不但与其他郡守反其道而行之,更是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大说特说,自夸的看多了,突然来了个自省的,自然是大大吸引了胡亥的眼球。
看完之后,胡亥觉得很符合实情,也很符合他的胃口,就看了太守的名字,叫项成,会稽郡加上项这个姓氏,让他不得不联想到了项羽,可一想到自己的惠民政策,量项羽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也就没有深想,还大大褒奖了一番这个郡守。
可胡亥忘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六国贵族实施的政策,六国被灭,贵族自然就成了平民,可他们祖上世世代代都是贵族,到了现在却连个士都算不上,岂有不怀恨之理。
就算以后所有的人都喜欢胡亥这个皇帝,喜欢变革后秦朝,六国贵族都不会喜欢,甚至可以说他们最憎恶的就是秦朝和秦朝的皇帝。
不为别的,只因为秦朝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让他们从一个世世代代世袭的贵族变成了现在的平头黔首,这给他们的打击不可谓不大,给他们心灵的创伤不可谓不深,所以秦朝和六国贵族后裔的矛盾终有一天还是会爆发的。
胡亥虽然爱看历史书,但他真正内吸收的却很少,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善恶喜好,对于不喜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他是不会特意去记的,这也就注定了他对项羽的轻视。
当皇帝就注定会有许多无奈,许多身不由己,胡亥每一天都会想蒙茜,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对她的思念几乎达到入骨的程度,可他还是不能去看蒙茜,因为现在有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去处理去批阅。
这么久以来,胡亥在书房一呆就要呆上一天,今天一忙,转眼间也就到了晚上。
“恭厚”眼看奏折只有几份了,胡亥便习惯性的喊道。
因为胡亥有一个习惯,奏折不批完,就绝不用晚膳,如果奏折实在太多,而他自己又太饿,就会先吃些点心垫垫胃,批完再吃饭。
“陛下是否要传膳”一个稚嫩的声音立马略带敬意的答道。
听声音不对劲,让胡亥从奏折中抬起头往下看了一眼,想起来了,下面那个小太监就是以前出现过几次的小太监,现在已经是恭厚的义子,叫恭顺,是来暂替恭厚的,因为近期一个月内恭厚都要去忙着宫中管理改革的事。
“一刻钟后,传膳清心殿”只看了一眼,胡亥就埋下头继续批阅奏折了,发指令时头都没有抬一下。
平常胡亥都只在清心殿吃早餐,有时候起得晚则连早餐都不吃就去上早朝了,下朝后去太后宫中请安就在哪里吃了早餐才去书房,午饭和晚饭则在食香殿解决,可今天批得太晚了,他就改到了寝宫用膳。
“诺”恭顺得到他义父的亲传,自然知道皇帝的一些习惯,比如批奏折时不喜欢有人打扰,所以他就站着不动,看书入神时更是不喜有其他声音,就不出声,总体而言,这个皇帝就是比较喜欢安静。